-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 关于人的理论 §2.2 需要、动机与行为 §2.3 价值观与行为 §2.4 知觉与行为 §2.5 态度与行为 §2.6 人格与行为 §2.7 能力与行为 §2.8 意志与行为 §2.9 兴趣与行为 §2.10 情感与行为 三.价值观在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目标、愿景的确立和制度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员工和群体的价值观,重视价值观的引导。 致力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建立大家共同接受认可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 重视价值观变化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2.4 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与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四.归因理论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部分)在人脑中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反映,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 区别:感觉反映个别属性(如形状、色泽、气味、温度等),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 一.感觉与知觉 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过程活动,都以感觉与知觉作为基础,即在感觉与知觉所获得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行为是以人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受人的各种主观意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人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情绪体验等都直接影响着知觉过程、完整性和准确性。 知觉的特点 知觉选择性(知觉强度) 选择性知觉速度快、数量多-----多血质;选择性知觉速度不高,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方面(如质量检验等)要求高-------粘液质。 理解性, 恒常性(稳定) 组织性 二. 社会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提出。 知觉对象:对物的知觉,对人的知觉 对人的感知:不是停留在被感知者的外表上,而要依据人的外部特征知觉其内部心理状态。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知觉主体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主体社会行为。 社会知觉的分类 对人的知觉---通过对外部特征的知觉,了解人的动机、感情、意图的认识活动。(如相貌取人) 人际知觉----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对人们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言语、礼节等进行感知 。 自我知觉----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自悟 角色知觉---对人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觉。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知觉对象的特征 3.知觉的情境因素 4.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兴趣爱好:最感兴趣的事物最容易被知觉到,并把握更多的细节,“见微知著” 需要动机 知识经验:对于知觉的选择性影响很大 个性特征:多血质的人知觉速度快、范围广,但不细致;粘液质的人知觉速度慢、范围窄,但比较深入细致。 价值观、未来预期、身体状况、自身条件等影响知觉选择性。 2.知觉对象的特征 知觉组织的“简明性规则” ,通过对知觉对象的组织更迅速地把握它们:接近律、相似律、闭锁律、连续律。 对象特征影响知觉的结果 :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 缪勒——莱依尔(Muller Lyer)错觉 3.知觉的情境因素 情境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 感受性: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人的感受性在环境作用下发生的变化,表现为下列现象: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 4.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优先效应,首因),对陌生人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对熟人。 对比效应 与我相似的效应 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 定型效应(定势) 投射效应 四.归因理论 1.涵义 2.基本问题 3.常用四种归因及影响 4.归因错误 5.准确归因的三个因素 1.涵义 归因理论: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 1958)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 经过美国教授罗斯(L.Ross)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Andrews)等人的推动而发展。 一种行为改造理论 2.基本问题 认识原因: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关系。包括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 合理推论: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持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管理战略中_企业外部环境分析.ppt
- 郑州社保政策简介2011.12.ppt
- 信用证及纠纷--第八讲.ppt
- 数控机床与编程 4 数控刀具0223.ppt
- 第7章 因特网技术.ppt
- 油藏开发第一节.ppt
- 马哲基本原理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2.ppt
- 第六章-电磁场与电磁波.ppt
- 心力衰竭2008级(药).ppt
- 两相燃烧powerpoint.ppt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