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基本审判制度.ppt

[法学]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基本审判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基本审判制度.ppt

第二章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基本审判制度 第一节 外国民事立法主义概略 立法主义,是指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立法基本指导原则的概称。(参考) 一、处分权主义 在民事诉讼何时开始、有何限度、持续至何时(即何时终结)方面,承认当事人有主导权的主义称为处分权主义。 澳门民诉法第3条第1款规定:“未经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而另一方亦未机会申辩者,法院不得解决引致诉讼之利益冲突。”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诉讼模式,是指法院与当事人(刑事诉讼中包括公诉人)在诉讼中的相互关系,即法院与当事人之间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模式。 诉讼模式所要阐明的是,诉讼主体在程序中权限配置关系,即在程序中的相互地位关系。 民事诉讼模式,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与当事人诉讼权限的配置关系模式。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制度的抽象和概括,反映了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 诉讼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1、主体要素:即法院与当事人。 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法院与当事人,还包括证人、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但对诉讼模式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法院和当事人,其他主体对民事诉讼模式的性质不产生实质影响。 2、诉讼权限的配置。 从宏观上,民事诉讼模式 可分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当事人主义,是指民事诉讼过程中,审理案件所需要的内容资料和审理的技术程序全部由当事人主导的指导准则。 如审理案件所需内容资料全部由法院收集提出及审理的技术程序由法院指挥主导的指导准则,则为职权主义。 现今各国多进行折中。由此表现为诉讼资料内容收集方面的辩论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以及诉讼审判程序技术方面的当事人进行主义和职权进行主义。 辩论主义,是指诉讼审理所需的主要事实及证据材料,均由当事人负责主张和收集提出的指导准则。 内容主要包括: (1)法院不得将当事人没有主张的案件主要事实,作为判决的资料或基础。 (2)对当事人没有争议的事实,法院不必调查其真伪,应直接作为判决的基础性资料。 (3)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事实,法院只能以当事人声明和提出的证据予以认定。 职权探知主义,是指诉讼审理所需要的事实和证据,全部由法院负责收集提出的原则。 主要内容: (1)法院可以当事人没有主张的事实,作为裁判的资料。 (2)法院对于当事人间没有争议的事实,无论是否为自认,均要调查其真伪,不得直接作为裁判的资料。 (3)在调查证据认定事实时,除了当事人声明的证据外,也可以依职权调查其他当事人未声明的证据。 当事人进行主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起诉或上诉后,诉讼程序如何进行由当事人决定和主宰的原则。 职权进行主义,则指进行诉讼的程序的主宰权和决定权由法院享有的原则。 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 1991年新民诉法颁布前,属于超职权主义模式。 多数学者认为,现今仍属于职权主义模式。 三、言辞主义与书面主义 言辞主义,是指民事诉讼程序由当事人和法院以言辞方式进行的指导准则。 其核心要求是,法院进行的调查证据程序和双方当事人的辩论程序必须以言辞方式进行。 书面主义,则为民事诉讼程序由当事人和法院以书面方式进行的指导准则。 四、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 五、公开主义与不公开主义 六、并行审理主义与继续审理主义 七、自由顺序主义与法定顺序主义 八、本人诉讼主义与律师诉讼主义 九、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 自由心证主义,是指法官通过对当事人辩论过程和调查结果的体察,本着自由意志形成确信,以对案件事实真伪进行判断的证据制度。 法定证据主义,是指法官仅能根据法律预设的证据规则采用证据并判断案件事实真伪的证据制度。 第二节 民事诉讼基本原则 一、概述 1、涵义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在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着指导作用的准则。 从内涵上讲,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民事诉讼基本精神和民事诉讼基本原理予以概括性反映的基础性准则。 2、特点 其一,规范的承启性,其二,内容的概括性,其三,演变的稳定性,其四,效力的统领性。 3、功能 其一,理念传播,其二,立法引导,其三,司法适用,其四,制度解读和评价。 4、立法体例 其一,立法明示。其二,制度融入。其三,判例归结。 5、体系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章“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中第五条至第十七条是关于基本原则的规定,共规定了十八个原则。兹列举如下: (1)诉讼权利同等原则(第五条); (2)对等原则(第五条);(3)民事案件审判权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原则(第六条);(4)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原则(第六条);(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第七条);(6)当事人平等原则(第八条);(7)法院调解自愿、合法原则(第九条);(8)合议原则(第十条);(9)回避原则(第十条);(10)审判公开原则(第十条);(11)两审终审原则(第十条);(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