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糖波动与心血管病发症 讨论内容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血糖波动的影响? 餐后高血糖的影响 - 流行病学证据 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损伤的证据 控制餐后血糖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定义及状态 进餐后的血糖,随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在餐后10分钟左右自基础状态开始升高 正常人进餐后1小时血糖达到峰值,2-3小时回复至餐前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加之胰高糖素、肝糖利用及周围组织糖利用的异常,造成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在餐后2小时达峰 餐后高血糖 – “糖尿病的早期预警” 2型糖尿病:早相消失、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均处于餐后的糖代谢状态 HbA1c控制要求越高,餐后血糖越重要 血糖波动的影响? 相同的HbA1c控制,其全天血糖谱相同吗?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患者生存率相关 14日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 间歇性高血糖改变调控基因的表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断高葡萄糖培养增加细胞凋亡 餐后高血糖的影响 - 流行病学证据 檀香山心脏研究: 餐后血糖预测死亡率 死亡率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关系 DIS: 餐后血糖预测心肌梗塞的死亡率 RIAD 研究:餐后血糖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直接相关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1999 DECODE1, 餐后2小时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高危因素 1999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2, 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可使死亡率加倍,空腹血糖升高与死亡率无此相关性 1998 The Rancho-Bernardo Study3, 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可以使老年患者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2倍 1996 Diabetes Intervention Study4, 餐后血糖与心肌梗塞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空腹血糖无此相关性 1989 Paris Prospective Study5 在死于冠心病的IGT者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中,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水平显著升高 1979 Helsinki Policemen Study6 30-59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升高与葡萄糖耐量1小时高血糖状态相关 急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损伤的证据 30位2型糖尿病患者,20位正常人作对照 进食3种不同的餐 高脂肪餐 75g 葡萄糖 高脂肪加75g 葡萄糖 测量指标: 血糖 三酸甘油脂肪 硝基酪氨酸 (nitrotyrosine) 内皮细胞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随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 餐后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引致动脉功能受损 高血糖引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总结 - 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餐后高血糖与HbA1c的关系密切 餐后血糖与HbA1c相关性强于空腹血糖,以控制餐后血糖为治疗目标,可以更好的控制HbA1c 餐后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动加剧,升高慢性并发症的危险 餐后高血糖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 餐后高血糖直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和终末器官 餐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正常人进餐后的餐后血糖水平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而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血糖在餐后2小时达峰。 ? 12 糖耐量低减 (IGT) 先出现 HbA1c和空腹血糖依然正常1,2 在明显糖尿病发展之前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开始增加3 测量餐后血糖可确定在危险中人群 当糖耐量开始受损时危险即开始升高,这是在糖尿病症状出现以前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尽早、尽可能的控制血糖。 Importantly, risk begins to accumulat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which is inevitably present for a significant period prior to the diagnosis of overt diabetes. So it really is worth controlling glycaemia as well, and as early, as possible. 1. Gerstein HC. Glucose: a continuous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iabet Med 1997; 14 (Suppl 3): S25–S31. 随着对于“HbAic达标”概念的越来越受到重视,餐后血糖的控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HbA1c较高的人群,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对于整体血糖的降低以及大血管病变的预防也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Verona(意大利的一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随访的5年中空腹血糖控制不良(大于9.2组,粉红色)和其他两组的生存率差别不是非常大。但观察到空腹血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