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沙门氏菌属
一、分类
属 域 门 纲 目 科 沙门菌属 细菌域 变形菌门 Y-变形菌纲 肠杆菌目 肠杆菌科 沙门菌属主要包括肠道沙门氏菌和邦戈沙门氏菌。肠道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类群 致病范围 类型 第一类群 对人致病 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仙台沙门氏菌 第二类群 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 猪霍乱沙门氏菌(最强)、鼠伤寒沙门氏菌(首位)、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 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 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 二、生物学特征
1.形态染色特性
G-无芽孢杆菌。大小通常为0.7~1.5μm×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一般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菌落特征 备注 NA 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4mm)菌落 鸡白痢、鸡伤寒、猪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等只能长成细小菌落 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 EMB 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光滑、 DHL 无色半透明、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的菌落 SS 无色半透明、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的菌落 HE 蓝绿色或蓝色,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有些菌株为黄色,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 黑色有金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围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落呈绿色、周围不变色。
XLD 粉红色,带或不带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呈现大的带光泽的黑色中心,或呈现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落呈绿色、周围不变色 血平板 灰色或灰白色,中等大小(2~4mm) WS 蓝绿色,中等大小(2~4mm) 生化特性
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和山梨醇产气;不乳糖、蔗糖、水杨苷和侧金盏花醇;产生硫化氢;原硝酸盐;不水解尿素;不液化明胶;V-P反应阴性不产吲哚(靛基质试验阴性);能利用枸橼酸盐(个别菌株不利用)
4.抵抗力
生长环境 生存时间 备注 水 2~3周 ①该菌常借水或食物传播;
②对热抵抗力不强,60℃15min可死亡;5%石碳酸5min杀死;
③对氯霉素、合霉素极度敏感;
④选择性培养基用胆盐、煌绿抑制大肠杆菌。 粪便 1~2月 土壤 半年(冻土)
5.抗原构造与分类
抗原分类 构造 稳定性 菌体抗原(O抗原)
(群/组、亚组) 存在菌体表面,多糖-类脂-蛋白复合物(多糖部分决定菌体抗原特异性) 稳定,耐热,不被酒精和0.1%石碳酸破坏。 鞭毛抗原(H抗原)
(型) 蛋白质(蛋白质多肽链上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决定鞭毛抗原特异性) 不耐热,加热60~70℃15min、酒精处理可被破坏;鞭毛可用甲醛固定制成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特异性较高。 表面抗原(Vi抗原) 糖脂(毒力强,有抵抗吞噬作用,可阻碍O抗原和O抗体凝集) 不稳定,不耐热,加热60℃、酒精处理可被破坏;经加热破坏Vi抗原,O抗原和O抗体就可发生凝集。 6.变异
变异类型 变异结果 备注 S—R变异(光滑型—粗糙型) O抗原消失 在生理盐水中会自发凝集 H—O变异 H抗原消失 S—R、H—O变异可分别进行,产生SH、RH、SO、RO四种型 V—W变异 Vi抗原消失,形成W型,与抗O血清发生凝集 可形成中间型—VW型 注:以上变异不稳定,是可逆的。如VW型在培养基中含有抗O血清时,可转变为V型。
三、致病性
致病因素 所致疾病 内毒素 1.胃肠炎、肠热症伤寒与副伤寒病法定传染病、菌血症或败血症等2.食物中毒:鼠伤寒、肠炎、汤卜逊、猪霍乱、乙型及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3.慢性肠炎:沙门菌可引起老人和儿童的慢性肠炎
4.败血症:多由猪霍乱沙门菌引起
5.沙门菌的局部感染如颈部、腰部等。 (Vi抗原) 肠毒素
注:①当胃酸pH<2时,伤寒杆菌很快被杀死;伤寒杆菌摄入量>105以上才能引起发病,胃酸减少和原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利于伤寒杆菌的定位和繁殖。
②伤寒杆菌释放脂多糖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引起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休克和白细胞减少等表现。
食物中毒
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汤普逊沙门氏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症】
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急性肠胃炎症状;
②潜伏期短,一般12~48h;
③病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