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德育题目巧妙切入导流交汇主动疏导心理堰塞湖
初中德育
题 目 巧妙切入、导流交汇,主动疏导心理“堰塞湖”
--以农村初中学校为例
作 者 吴许云
单 位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洋泉镇东桥中学
联系方式
巧妙切入、导流交汇,主动疏导心理“堰塞湖”
--以农村初中学校为例
【摘要】心理“堰塞湖”现象在农村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尤其突出。“留守儿童”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热点。这个特殊的群体是农村学校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心理“堰塞湖”封闭、高压瞬间爆发的危险不言自明。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的责任绝大部分压在教师的肩上,这也是新课程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必然转变。要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有必要化解他的心理“堰塞湖”, 我化解心理“堰塞湖”的做法是巧妙切入,平稳引流,主动疏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心理的洪水倾泻而下,造成危险。
【关键词】 心理“堰塞湖” “留守儿童” 主动疏导 常态沟通
一、心理“堰塞湖”形成的原因
自然中的堰塞湖是由于山区的河流被各种原因造成的泥石淤塞而形成。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往往被忽视、被冷落年龄堰塞湖一旦形成威胁,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必须事先以人工引流疏通湖道,使其汇入主流流域或分散到水库,以免造成洪灾。 具有封闭、高压的特点,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堰塞湖危险倾泻而下,形成洪灾唐家山堰塞湖疏通疏疏“决堤”倾泻堰塞湖堰塞湖危险问题学生家庭环境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年龄堰塞湖找敌人的兵力部署薄弱师生之间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班级一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违法学校纪律,成绩迅速下降。笔者了解到她妈妈因劳累住院笔者利用时间,领着班委会成员一起到医院探望她的母亲母孩子母亲孩子放心,母亲医院孩子安心“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班一养成不思进取、撒谎逃学等坏习惯处于将要被学校的。笔者安排他做班级和学校板报设计、制作工作激起进取的意愿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学生“问题学生”堰塞湖”的决口之后,他的情感之水会汹涌而出,如不能有效引导则情感之水会四处漫流,也会产生危险的后果,所以要导流,要让情感湖水平稳流淌,沿正确的路线流,到达正确的地方。怎样做才能做到平稳呢?要预判在切入他的内心之后,会不会有过激的反应,会有哪些反应。如有,怎样应对,设计好让他冲动的环境,以便能控制局面。对情况特殊者,要创设情境让他多次倾诉清淤,形成活水建立信任关系树立信心正常际交往” 才算得到真正的疏导,心理“堰塞湖”也不会再现。
总之,要让心理“堰塞湖”得到有效疏导并不再形成“堰塞湖”,要先摸清实际情况,再找准疏导点,巧妙切入,注意平稳引流,让心理湖水得以有序释放,让它流向亲人、老师、同学情感流域,形成多元、常态沟通,使产生“堰塞”的诱因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有效疏导心理上的“堰塞湖”,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崔玉娟、《疏导“心理堰塞湖” 》?[期刊论文]?-中国减灾 2008(06)
2.于永正、《教海漫记》增订版
3.李彦国、《如何处理“问题学生” 》?[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4)
4.冯军、《浅谈班主任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期刊论文]?-中外教育研究 2009(03)?
5.蔡金成、《用心理干预方法疏导学生心灵中的“堰塞湖” 》[期刊论文]? -教育艺术 2009 (01)
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