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lijiangzhou 长圆针疗法 演示文稿.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经筋研究室 薛立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202 医院经筋研究室 李江舟 经筋基本概念与内涵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 隋·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已把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指出经筋与经脉各有其解剖实体与规律,它们有着质的区别。 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经筋与肌学 《说文解字》释曰:“筋者,肉之力也”。经筋的“筋”字是一个惯用的会意字,从竹、从力、从月(肉)旁。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肉旁者,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 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组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灵枢·经脉》又说:“骨为干,筋为刚。”都是对运动肌的描述。 《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也是会意字。系是丝织的交织线,经是主干和纵长者。 用经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纵行主干线。经筋所反映的干线,恰与其“主束骨而立机关”的功能力线和沿力线出现的规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 经筋与韧带学 《素问·痿论》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束者约束也,束骨即指骨的关节联结问题,涉及的是解剖学的韧带学内容。 关节的主要组织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盂、关节盂缘等属于经筋学的范畴,同样,在关节韧带受到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即韧带在骨骼的附着点,出现结筋病灶点。 经筋与运动力线 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即主人体百骸的联接与关节运动。而非生理的运动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关组织的损伤。损伤性的肌肉收缩时,在肌肉的两端,即起止点施加同样的力,故肌肉起止点会同时受到损伤。虽然,由于解剖结构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现,或表现的比较显著,但是,反复、长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缩,必然会使两端受力点受伤。将两点相连,则成为一条痛点联线。而这一联线,也恰恰是该肌肉的运动力线。 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项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一临床现象基本符合《灵枢.十二经筋》的描述。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经筋与运动力线 人的主动运动,不仅是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而且有固定、协同肌参与协助。协同肌损伤的痛点就分布于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 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起或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经筋的损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除上述几组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病状向立体方向发展, “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 经筋的概念 综上所述,对经筋可作如下的表达:十二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非教课书所云:“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经筋的分布特点 1 向心分布,不入脏腑 :十二经筋皆起于四末,循肢节上于胸腹头颈,不入于脏腑。 2 结聚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也”。 3 中无有孔:经筋指筋肉(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等软组织部分),不能通行气血。 4 伏行经脉:《灵枢· 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经筋辨证论治 经筋辨证论治是针对经筋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经筋病是原发于筋肉韧带上的疾病,包括因经筋而继发的经脉和内脏疾病。 经筋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归纳为点、线、面、体的发生发展规律,这其中点线规律是总纲,其具体内容正如《灵枢·经筋》篇所述。 根据某经筋病病痛处所处经筋,沿其循行分布的点线规律,检出所有的阳性和隐性的结筋病灶点,并根据点线所在的经筋再检查左右相临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乃至肢体对侧的相对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经筋疾病的治疗范围,这就是经筋辨证。 经筋辨证论治 病因有外感、劳损、外伤、内伤之分。但劳损是经筋痹痛产生的主要原因。 《灵枢·九针论》:“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正因经筋病为慢性、细小损伤的积累,所以发病初期常因症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