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doc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

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 作者:宋健强 | 发布时间:2009-8-3 22:19:43 | 阅读数: 488 [作为压卷之作,本文原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刑事法学CSSCI集刊)第2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603页。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在该卷“主编絮语”中指出:“宋健强的《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一文,提出了国际刑事法院中的‘三造诉讼’问题,并对此作了实证研究。作者根据第一手资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在国际刑法及刑事诉讼法研究领域的前沿性学术成果”(第4-5页)。此次再次公开发表未作调整。为便于读者阅读此鸿篇巨制,现编制本文“目次”置于本文开篇之前(附件一)。此外,本文“二、(二)”涉论的内容,国际刑事法院新近出现逆转性判例并与本文作者的基本立场和一般预测完全一致;为了不致破坏原文的完整性,有关最新评价在此一并独立附后(附件二),请读者把它视为本文“二、(二)”的有机部分。] 附件一:本文目次 一、“三造诉讼”含义解读 (一)“一造诉讼” (二)“两造诉讼” (三)“三造诉讼” 二、“重大意义”! (一)第一次实证:ICC法庭格局考察 (二)第二次实证:“三造诉讼”确认起诉庭讯计划解读 (三)第三次实证:“第三造”庭讯“陈词”解读 (四)“三造诉讼”模拟大赛心得 (五)价值盛誉如潮 三、“重大意义”? (一)国内法考察:没有“结案”的重大学术悬案 (二)比较法考察:立法体例世界罕见 (三)国际刑法考察:冷风习习 四、“活法”如何“行动”?——ICC十大经典判例解读 五、若干结论 (一)规范考察结论 (二)实证考察结论 国际刑事法院“三造诉讼”实证研究* 宋健强** “三造诉讼”是刑事公诉案件中控方、辩方和被害方的对抗。被害人若想成为诉讼一“造”(parte/party),前提是必须具有“当事人”或“准当事人”的法定地位,否则就“造”不起来。我国的立法体例世界罕见,学界褒多贬少,“继续扩大或落实被害人权益”已是通说,似乎无可置疑。“被害人广泛参诉”是《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下称《规约》)的核心创制之一(另一个就是预审机制),但是没有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参诉权利语焉不详、诉讼争议巨大、判例法则飘忽不定,也尚未形成国际习惯法则。《规约》是世界主要法系刑事法治文明最新融合的常态样式,立场如此谨慎、诉争复杂激烈,值得高度关注与反思。“控辩平等对抗”是刑事法治的核心要义之一;“正义”与“人权”也不是万能的。刑事公诉“人权保障”的核心指向是“被告人”的人权;当被告的基本“正义”和“人权”与检察官和被害人发生冲突时,国际法官的最终选择还是倾向前者。看来法治地球与法治社区的基本理念并无差异,因此,“两造平等”就是发展“三造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两者具有阶位和递进关系,颇像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的“三段论”逻辑法则。“国际刑事法治”是指国际刑事领域的法治状态,[1]也是“国际刑法哲学”的核心命题。[2]我国几乎是唯一为“被害人”保留“当事人”刑事公诉地位的国家,《规约》又是唯一实现被害人广泛参诉的国际最新范例。被害人作为当事人或准当事人参与刑事公诉,“两造诉讼”就可能会变成 “三造诉讼”。其法治意蕴究竟如何?在“国际刑事法治”视野之下首次进行连续性、整合性、系统性的跟踪考察,本文作者得出了与学界通说殊异的结论。[3] 法院最新判例连续创新、持续扩大被害人参诉权利,诉争日趋复杂、激烈、细致。预审机制和被害人参诉是《规约》的两个核心国际创制,史无前例,本文一网打尽,论题射程具有关键性、适中性和应用性。 “三造诉讼”?多么诱人!我发现了它、创造了它、审视着它。这绝对不是“学术游戏”。 一、 “三造诉讼”含义解读 (一)“一造诉讼” “ex parte”的原意是指“单方面的(地)”、“片面的”或“偏袒的(地)”;“ex parte proceedings”是指“仅有一方当事人(参加)的诉讼;一造诉讼”。[4]“造”(parte),显然是指“当事人”(party),不包括法官;当事人和法官统称“方”。因此,“一造诉讼”就是“两方(法官和一方当事人)一造(一方当事人),显然属于诉讼的非常模式。2007年12月6日,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审判一庭就“一造诉讼”应采纳的程序曾经做出专项裁决,认为《规约》文件没有描述对“一造”程序的一般限制,只是针对特殊事项因地制宜。[5]预审一庭认为, “一造”诉讼构成对辩方权利的限制,因此控方如此诉讼必须满足诸多条件。[6]检察官[7]和被害人[8]也认为:“一造”诉讼只是例外,只在必要时(一般是为了保护被害人或证人)采用。而辨方立场则是:诉讼需要保持最大限度的透明;如果保护资料的必要理由已不复存在,“一造诉讼”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