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智慧说论语》001-038.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秋智慧说论语》001-038

《千秋智慧说论语》001   《千秋智慧说论语》      文/雾满拦江      第一章:大学问      (1)善于学习的人称之为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死读书与活读书      在孔子时代,学和习两个字是分开来用的,学是指掌握知识,懂得人生的道理及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习却不是我们现在的复习的意思,而是专指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道理与思想,在一过程中获得成功并体验到人生的乐趣。      书本上的知识与思想,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练出来的基本原理,背一本书容易,但能够灵活的在实践中应用,才是最难的,也是“不亦乐乎”的。如果只知道一味读书却不懂得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就成了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历朝历代,只知道死读书却不知道在实践中应用的书呆子,大有人在。      东汉末年,就有这样一位书呆子向诩,时值黄巾军起义,朝庭惶急,向诩建议说:不如派人到黄河边上,面对北方颂读《孝经》,以孝感化敌军,敌兵必退。皇帝听了,目瞪口呆良久,面对这个读书读呆了的蠹虫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只会读书却不会应用,最典型的要属明朝的沧州人刘羽中,有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兵书,便闭门伏桌苦读一年,自称可带兵十万指挥作战,恰巧碰到外敌入侵,他就操练士兵,带兵抵抗,结果大败,他自己还差一点成了俘虏。后来他又得到了一本古代水利书,又伏在桌上细细的阅读一年,自称可叫千里土地变成良田。州官听信了他的话,便任用在一个村子里领导兴修水利,恰好碰到洪水暴涨,水流沿着他挖凿的渠道倒灌进来,村民俱为鱼鳖。但连续的失败无损于刘羽中的“创新精神”,他又对边关防务感兴趣起来,并设计了一款最新的铠甲,要求给守边的军士配备。兵部按照他设计的图样把铠甲打造出来之后,就让他先穿上试试。结果,刘羽中穿上铠甲后,却被压得扑腾一声趴在地上,说什么也爬不起来了。因为他在设计铠甲的时候只考虑到了防护,却忘记了铠甲的重量,人穿上他设计的铠甲动都无法动一步,又如何能够上阵冲锋御敌?      把学习简单的理解成背书本,却与实践相隔膜,是永远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的。不仅如此,而且死读书的人面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秦末汉初,汉王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并让他率兵攻袭赵王歇及成安君陈余的部队,韩信率军赶到与陈余对阵的战场,却将人马摆放在河边,见此情形,韩信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劝说,说这样布阵是违反《孙子兵法》的,甚至连陈余手下的将领们远远的看了,也都一个个的捧腹大笑,认为韩信不懂兵法,此战必然失败。      但是韩信却不肯听人劝告,反而命令副将安排宴会,对大家说:“今天要为打败成安君陈余而庆祝。”诸将心里都不相信,却都假装说好。      酒足饭饱,大家上马冲锋陷战,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战事一起,势如破竹,韩信的汉军大胜,成安君陈余被杀,赵王歇被当场活捉。战争结束后,将领们跑来问韩信:“兵法上说,摆阵应该右靠山陵,以为依据,左侧前面为水,以为屏障。而今你处处反其道而行之却取得了胜利,是兵法上说错了吗?”      韩信听了,回答道:“错了的不是兵法,而是你们,是你们只知道一味死读书,却没有读懂书中的道理。我这种布阵的方法在兵法上同样也是有的,兵法上不是说:‘陷于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但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取决于现场的军事形式,而不能够生搬破套。”      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读书并不是目的,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灵活的应用,才是从知识中获得乐趣的真正原因,如果一个只知道读书却不懂得应用,那就很难体会到“不亦乐乎”的意境。 《千秋智慧说论语》002    朋友是你学习的捷径      知识与原理可以在书本上读到,但实践中的运用,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必须在别人的身上学习和观察。      一个人就是一部书,每一个人都曾经走过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原理运用到实践之中的艰苦之路,别人的经验与智慧你永远也不可能在书本上读到,但如果你能够从别人的经验、智慧与实践中学习,那么,你就踏上了一条学习的捷径。      这就是有朋自远方而来,不亦乐乎的原因之所在。朋友的智慧与思想对你的帮助,往往会比任何一本书更有价值。      一个虚心好学的人就象海绵一样,总是能够从他人身上获得自己所无法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汉高祖刘邦,他这样评价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如张良;镇国安邦,供给粮饷,不如萧何;统帅兵马,攻城略地,不如韩信。而韩信也认为,刘邦统兵最多不过十万,而韩信将兵,却是多多益善,可最终韩信却只能为刘邦所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刘邦使用的是众人的智慧,而韩信却只是运用自己的才能,所以在刘邦面前,只能是甘拜下风。      唐代的名臣严震,在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的时候,有一个人登门求见,开

文档评论(0)

haowendangq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