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恨水高产而清贫一生
张恨水高产而清贫一生
一
中央电视台不久前在播放根据张恨水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金粉世家》,收视率还是不错的。我不禁又想起小说的原作者张恨水来了,这位“言情小说”作家写了大量小说,其中《啼笑姻缘》影响尤其深远,被拍过电影,后来又被各剧种改编成舞台剧而广泛上演。但是,他的一生却相当清贫。如今,写“言情小说”的琼瑶稿费收入却相当可观,被拍成电视剧自然另有报酬。更主要的,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有了微妙的变化,琼瑶当然是名作家,而当年张恨水,则被看成为“另类”,所有的文学史论,都从来一笔不提他。
张恨水(1895―1967),安徽潜山人。因家境不宽裕,没有渎多少年书,19岁就出外谋生,到了上海。当时陈大悲在办话剧(那时被称为文明戏)团,张恨水进团打杂了一段时间,发现很难施展才华,去了北京。1919年进入新闻界,先后在《益世报》、《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等报社工作,内勤、外勤都做。
一个青年记者,虽然文笔不错,在人地生疏的北京,要想打开局面,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都得一一应付。当然,偶而也会得到某个社会高层人士或才女、闺秀的青睐,因此产生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使张恨水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他抑止不住自己的冲动,以切身感受,写出了小说《春明外史》,当然,用的是第三人称:
张恨水是个坚韧的文人,正因为正规化的学校教育接受得不多,他在报社工作之余,在写作小说之余,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他在青少年时早已看过多遍。此时此刻,他开始从西方名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先是狄更斯和莫泊桑,然后又延伸向雨果、欧文、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有人误以为张恨水是一个旧社会中自我封闭的所谓“鸳鸯蝴蝶派”作家,显然是莫大的曲解、误解。
北京是明、清两代的帝都,也是北洋政府的所在地。社会上有的是遗老、政客、军阀,这些人的周围又各有一个小圈子,文痞、打手等等以及三教九流无不齐备。张恨水开始感到新奇,随着逐步熟悉而萌发了鲜明的爱憎,于是他又写了《??粉世家》。从总理衙门的公子金燕西和平民女子冷清秋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当时北京的生活动态和社会风情。赢得了比《春明外史》更多的读者。
随后,他又陆续写出了《落霞孤鹜》、《满江红》。这些作品基本上是在报刊上连载的,连载完毕又出单行本。即使如此,张恨水的经济仍旧不是很宽裕,知名度仍不是太高,直到《啼笑姻缘》出版,并被电影界看中拍了电影,张恨水才终于成为了人们谈话中的主要人物,经济情况也有了稍许改善。但有一点始终毫无改变,新文艺界,仍然把他看成是“另类”。
“九?一八事变”以后,整个华北的环境日益恶化,张恨水感到苦闷、愤慨、激动……他的题材再也不局限于“言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时有流露。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处境甚为窘迫而险恶的他不得不离开北京而转走南京。1936年,他任《南京人报》社长,同时继续写长篇连载的章回小说。
抗战爆发了,他随着同胞们西迁的洪流,到达了陪都重庆。1938年,供职于《新民报》,因为主要提供连载小说,不要求他到报社上班下班,而重庆又经常在空袭警报之下,所以张恨水就选离市区三十里的南温泉安家落户了。一开始,作家住在南温泉的不少,还有欧阳山等人,以后因种种原因先后离开,在南温泉的南泉新村的作家只单单剩下了张恨水这一家。
二
初中时,我读了一大批文艺书籍,其中也包括张恨水的小说,除上面谈到的五部之外,还读了《银汉双星》,对他的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春,我从上海取道香港,辗转到了重庆南温泉附近的小温泉。找了一份工作,就开始写作,与主编《中央日报》副刊的孙伏园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他发表了我许多作品,我也去市区拜访了他。后来知道张恨水近在咫尺,决定造访,听听他的创作经验。一个秋天的早晨,我出发了。
他所住的南泉新村,实际上不是什么新村,那是从小温泉到南温泉高低不平的山路边上一些毫无规则的散而乱的建筑群。张恨水家紧靠在山涧旁,很快就找到了。 他的家一共是两间平房,卧室、客堂、书房,吃饭的地方都在这里了,当然并不宽敞。住在这里的,除他自己之外,还有他的夫人和比较幼小的孩子。一家三口,全部的开支不小,都得张恨水一个人负担。
我开始打量张恨水这个人,中等身材,稍稍有点胖,但决不臃肿,动作还是机伶的。这一年,他应该已经46岁了,看上去似乎刚到40岁的样子。夫人更显得年轻,一忽儿哄孩子,一忽儿淘米洗菜。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
我们先从谈日常生活开始,他说现在稿费特别低,光靠重庆的稿费远远不够,在上海、在香港也都有连载小说,三个地方的稿费凑在一起,维持现在的生活水平没有问题。但是,他也十分担心,时局还在变化,如果上海(租界)、香港一旦发生战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