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现状汇
中国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现状 任南 中国医院感染网 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是在临床工作中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基本方法。 良好的监测工作虽然不是保证作出正确决定的必要条件,但可减少作出错误决定的机会。 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二是医院感染监测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制订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需要以医院感染监测提供的信息为依据; 而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是否有效,则需要通过医院感染监测来评价。 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现状 医院感染的监测却是始于19世纪。从医院感染的监测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监测的方法不断完善,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观察发展到利用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医院感染监测的效率。 19世纪早期Simpson对病人截肢后感染死亡率的监测,在比较城市大医院和私人开业医院截肢死亡率后,发现大医院截肢死亡率较私人开业医院高4倍,对截肢死亡率的进一步分析表明,感染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医院规模越大,发生感染的机会就越多。 19世纪中期,Semmelweis在研究产褥热后发现:“产褥热不但经尸体材料传播,也可以经活着的病人的坏死材料传播”,并且与再次使用污染的被服有关。根据其假说,提出了一项规定:所有做完尸检的医生或医学生,要在漂白粉溶液中刷洗手至手上的尸体气味消失为止。 20世纪50年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欧美首先发现,并很快席卷全球,形成世界大流行。1958年美国开展了对MRSA的监测与控制,并取得了成效,60年代初期MRSA医院感染大幅度下降。 1970年美国CDC建立了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并于1976年开展了 “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 从1970年至1985年,美国NNIS系统一直采用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法,从调查表格、分析方法、病例定义以及反馈都保持不变。大多数医院在开展多年的全面综合性监测之后,基本明确了本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基本树立了医院感染控制的观点 。 1986年NNIS系统设计了目标性监测,以补充过去的全面综合性监测,各医院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按NNIS的要求作选择性调查 。 全院综合性监测、 成人和儿童ICU监测、 高危新生儿监测、 外科病人监测 1992年全部推广计算机软件报告资料。1999年1月起停止全面综合性监测 参加的医院向NNIS报告医院感染资料,其目标是: 了解美国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描述细菌的耐药趋势、 建立用于比较感染率的标准, 促进医院流行病学监测工作的开展 该系统是一个自愿参加,对医院及患者数据保密的监测系统。 1986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成立了由17所医院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第二年监控系统的监测医院即发展到26所医院,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明确监测的定义,建立一套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989年,卫生部医政司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和医院的要求决定各省(市)自治区选派省、地、县三级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各一所参加,监测系统扩大到103所医院,1992年发展到134所医院,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虽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但各地区之间、各医院之间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在某些医院,医院感染的监测尚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监测质量不高 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某些医院的监测工作缺乏长期的计划,将一次现患率或发病率调查当成医院感染监测。对监测方法的可靠性也不了解,坐等临床医生报告,或长期使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导致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差,漏报严重,不但不能说明问题,甚至产生误导。 2、监测相关知识缺乏 由于医院感染专业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从临床医师或护士中转行而来,多数缺乏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设计和实施监测项目。并且由于监测中诊断标准掌握不一致,收集资料的方法不统一,对监测中各项目理解多种多样,使得医院监测的资料之间缺乏可比性,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监测资料分析方法落后 在进行监测资料分析时,往往只简单计算医院感染发病率,而对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未进行分析,或未进一步分层分析,不能很好地分离出危险因素及相对危险度。许多专业人员不能进行多因素分析。监测资料的利用率低,准确性差。 4、监测目的不明确 有些医院为监测而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理想KS系列 KS500 KS600 KS80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理想 SF 9350 9390 9450 925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理想 SF 5450 5350 5250 5050 5430 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给排水国标图集-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pdf VIP
- 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项目商业计划书.pptx VIP
- 智能变电站基础知识(GOOSESV介绍).ppt VIP
- 理想 ES2561 ES3761C 3791 ES5791 系列速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产品试产评估报告(最全、最详细版).pdf VIP
- 博弈论教程(第三版).pptx VIP
- 理想 EV ES 2 3 5 系列速印机零件手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