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双赢之路
名人故居不只是陈旧的宅院,而是城市的亮点、城市的文脉。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展开,不少散落在西子湖畔、杭城街衢的名人故居面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合理利用文物与降低保护风险成为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蒋经国故居出租曾引发社会争议
从断桥开始一直往北,蒋经国故居、抱青别墅、省庐、王庄、秋水山庄、春润庐……这些当年身份显赫的老宅子密密麻麻地沿湖排列。青砖砌成的小楼与满目金黄的梧桐叶子相映成趣,透出历经世事的优雅气质。
在对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筑保护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一直较为突出。
2001年,杭州市西湖南线改造工程中,茅以升故居以617万元的价格被拍卖给经营者,改造成咖啡馆,故居改造后面目全非。由于当时茅以升故居并未被列入文物保护点,文保部门无法阻止,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位于杭州市石函路7号的一座西式花园别墅,是蒋经国曾经居住过的寓所。2004年,杭州一家名为盛世民古屋的公司租下此处,计划内外修缮后,作为商业住宅对外招租。消息传出,社会上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将故居重新按照现代化和商业化的需求进行装修,会破坏故居原本完好的结构和外貌。人们对在文物利用的同时是否会损坏文物提出种种质疑。
盛世民古屋公司是专业从事古建筑租赁的公司。盛世民古屋公司的控股母公司――盛世控股集团企划部副总监王亚表示:他们计划将故居辟为商务住宅或企业会所,租客则会在世界500强的高级管理人员、派驻机构以及中国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中选择。
蒋经国故居落成于1931年,地处保?山麓,西依断桥,二楼的大阳台可饱览西湖胜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新中国成立后,故居住进了普通居民。2003年,蒋经国旧居被杭州市园文局正式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点。
王亚表示,在满足客户高品位的生活要求的同时,包括现代化设备在内的室内外装修都将尊重房子原来的风貌。与此同时,在选择租客时会首先考虑其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和所能提供的保护资金。同时,公司将和产权单位、客户签订严格的保护协议,明确对故居??装修和使用程度,在租金中预留保证金等,以赔偿、责任追究等法律方式来避免可能发生的二次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房子的一砖一瓦。
但有不少杭州市民认为,文物用作会所隐患太多了,最怕的是破坏了建筑本身的结构,而且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最好的方式还是政府管起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作供人们瞻仰、回忆历史的地方,文化遗产要以社会效益为重。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书恒认为,名人故居属于历史建筑,其共性是以保护为主,把有历史价值的信息尽可能地保留下来。对于已经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必须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条例对其进行保护利用。但她同时也提倡保护和利用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将文物建筑空置。
对蒋经国旧居将用于出租一事,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处长卓军表示,由于故居的产权没有发生商业变更,因此出租一事并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在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园文局将不干涉出租事宜。但他同时强调,因出租造成的管理单位及用途变更,须向园文局报批备案。空调钻孔,铺设电视、电话、网络线路等,需将装修方案报园文局,经过论证审核通过后才可以进行。
名人故居是独特的人文景观,维护管理以及挖掘拓展都需要资金
仲向平是杭州“只此一家”的老房子研究者,20多年来,他寻遍了杭州城大大小小的老房子。2003年6月,仲向平费时3年写就的《杭州老房子》出版,他自称是杭州老房子研究的“票友”。
作为一个终日与老房子为伍的研究者,仲向平对盛世民古屋的这个尝试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反对,反而是举双手赞成,因为透过他的眼,看到太多命运凄惨的老房子。
3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杭州的历史文化建筑、名人旧居故宅作了系统、全面的调查、采访、摄影,并加以汇集整理。在书中,他为很多老房子拍了照片,但很多老照片下面都要注上一笔“今已不存”,它们的消失让仲向平觉得非常遗憾。
正在仲向平为这些老房子的命运担心时,他看到了一条保护老房子的新思路。“蒋经国故居这样一搞,说不定就能活起来!”仲向平说,这些年,他一直建议,希望对老房子能“抓大放小”。
“那些重要文保单位,关系到城市形象的老房子,政府可以把它们关起来保护,但那些小的、相对次要的老房子,完全可以放出来,用一种更积极、动态的保护方法把它搞活。”仲向平介绍,在搞活老房子这方面,杭州经验不少。近几年来,杭州市相继投入巨资修复了夏衍故居、胡雪岩故居等一大批名人故居,其中耗资5500万元、占地10.8亩的清代巨商第一宅―――胡雪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