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雷战是这样兴起
地雷战是这样兴起
在抗日战争中给日本侵略军以重大创伤的地雷战,是我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也是抗日根据地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的重大成果。抗战时期,为了战胜敌人,我们的科技人员以制造地雷为重点,把有关火药的科技知识广为宣传,开展了一场普及火药制造与使用知识的群众性教育活动,推动了“地雷运动”的兴起,在中国大地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地雷战,炸得敌人横尸遍野,缴械投降。
科普教育 深入人心
火药科普教育活动的倡导者,是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他曾就读于德国格延根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和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工业和军火制造技术,抗战期间,他运用所学知识同抗日根据地的实际相结合,在太行山区开创了手榴弹、步枪、迫击炮和火炸药的制造。在武器研制中,他发现地雷是粉碎日军“铁壁合围”和“扫荡”战术的有效武器,就向总部提出了???展“地雷运动”的建议,得到朱、彭首长的赞许,并立即发出“大量制造地雷的训令”。1941年3月,军工部在黎城县东崖底村举办了首届地雷培训班,太行根据地各县派武委会主任、游击队长、民兵队长、妇联主任参加,刘鼎亲自讲授地雷的用途、结构、制造、使用和埋设引爆方法,以及开展群众性“地雷运动”的要求,并实地进行表演实验。此后,培训班从各根据地办到县,县办到区乡,区乡办到村,层层举办,受训人员达数万名。与此同时,军工部还编印了《地雷制造使用法》、《火药生产与配制》、《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石雷》等科普教育小册子,广为散发,民众拿到这些小册子就能实际操作。在“地雷运动”初期,军工部先后派出“地雷王”石成玉等30多人,深入重点乡村进行技术指导。一场以地雷为载体的火药制造与使用技术的科普教育活动,迅速在抗日根据地展开。
地雷制造 遍地开花
在科普教育的推动下,一个“村村会造雷,户户有地雷”群众性的“地雷运动”很快兴起,各地开办的地雷工厂如雨后春笋,小的十几人,大的近百人,不少乡村还成立了以制造地雷为主的军火合作社。在晋绥边区,群众集资2900万元,开办有军火合作社77个,许多互助组、农家大院成了地雷制造的场地,不论男女老少,人人竞相参与。在晋东南地区开展了制造地雷的竞赛活动,涌现出数以千计的造雷英雄,平顺县西沟村劳动模范李顺达所在的互助组“白天搞生产,月下造地雷”,造雷英雄李海元、王颜才还发明了造雷机,日造石雷30多枚。
装填地雷的火药,由硝、磺、碳配制,其中硝的用量最大,因此,熬硝在根据地遍地开花,十分普及。仅岚县、河曲、保德、宁武、静乐五县就有硝池129处,年产硝3500多斤;兴县孟家坪行政村管辖的25个自然村中,有18个村办起了熬硝点,很多地方的妇女、儿童把熬硝当作副业,创造了许多熬硝的新方法。阳曲县群众发现在陈旧的破砖上,有一种像虫吃过的“砖锈”,扫回少量在火上燃烧试验,证明是硝,于是大量采集,放在锅内溶解熬煎,制成虫硝。此外,还有土硝、石硝、植物硝等种种熬法。硝的源源供给为开展“地雷运动”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地雷运动”中,人民群众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针对敌人的“扫荡”战术,因地制宜,创造出品种繁多的各种地雷。从地雷的外壳材料和形状看,有土铁铸造的铁雷、磁雷,有用青石打造的石雷,还有用家具造的茶壶雷、瓷瓶雷、罐子雷、瓮雷、碗雷;从地雷的爆炸方式看,有踏板雷、踏管雷、踏地皮雷、吊碰雷、挑棍雷、挂雷、地堰雷、弹簧雷、橡皮雷、弓发雷、躺雷、踢雷、拉发雷;从地雷的结构和用途看,有三花雷、子母雷、标语雷、看庄稼雷、炸火车雷、炸汽车雷、地枪带弹雷、真假雷、财迷雷、守门雷、扩井雷等等。各种地雷中以石雷产量最多,在山区石雷取材广泛,制造容易,便于伪装,杀伤力强,一枚普通石雷,能炸碎一块500斤重的大石头。当时,群众把打造石雷的方法编成歌谣,广为流传:
一块青石蛋,当中打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破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鬼子来“扫荡”,石雷到处响,炸死大洋马,留下机关枪,保卫老百姓,保卫公私粮,石雷真顶事,大家赶快装。
地雷战场 日军丧命
地雷战中,群众还创造了许多巧妙的埋雷方法,大摆地雷阵,“遍地设雷,处处开花”,使敌人“走不让走,来不让来”。如在敌人行军的路上,把埋有地雷之处印上车轮痕迹,表示有车已过,没有危险;在无地雷的地段,故意挖出新土或插上红旗,旗上写有“小心地雷”的警语;在狭窄的山路上,用白粉划上许多圆圈,并注明“脚下留神”,这些圆圈有的有地雷,有的没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吓得敌人胆战心惊,不敢冒然前进。一次,日军150余人在阳城“扫荡”,先头部队踏响了地雷,后面的士兵慌张奔跑,连连被地雷炸倒。敌指挥官命工兵开路,见可疑的石头就画圈,一路上石头遍地,多如牛毛,数不清,划不完,队伍像蜗牛似的爬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