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叶挺军长关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受叶挺军长关爱

感受叶挺军长关爱    我们儿童歌舞队从江西大余池江到达南昌不久,叶挺军长和夫人李秀文女士就到我们歌舞队驻地――书园街高升巷仓库看望我们。   那天上午,我们正在打扫卫生,明仁宗队长告诉我们:“叶军长要专门来看望我们,大家不要乱走。”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十几个小鬼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还在赣南打游击的时候,就听老战士说过,叶挺是北伐战争中的名将,他领导的“叶挺团”被人们誉为“铁军”,在攻克武汉时,“叶挺团”曾打退敌人三个师的进攻。现在能亲眼一睹大将军的丰姿,是多么的荣幸。   “立正!”明仁宗队长在门口喊了一声口令。   只见叶军长缓缓地走了过来。他身穿浅黄色呢子军装,手里拄着一根精致的手杖。叶军长个子不高,但非常威猛、精神。   叶挺夫人李秀文女士身穿紫红色旗袍,脚穿着高跟鞋,紧紧地跟在叶军长身后,样子非常庄重高贵。   我们十几个小鬼,赶紧放掉手中的东西,立正向叶军长致军礼。   叶军长询问了我们一路的行军情况。明仁宗队长一一作了回答。   叶军长对李秀文女士说:“你给他们每个小鬼买一把口琴,还要配上一块漂亮的红绸子。”   没过几天,我们歌舞队每个小鬼便发了一把上海造的“中善美”牌二十四孔口琴,这是当时全国最好的口琴,是叶军长用自己的钱买来的。   当时,南昌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刺骨,大雪纷飞。叶军长一一地检查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当他发现我们都没有穿棉衣时,不高兴地说:“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不穿棉衣?”   明仁宗队长难为情地说:“现在供给紧张,在大余池江时上面没发给我们。”   叶军长当即指示明仁宗队长:“这怎么行?你马上到供给部拉两黄包车棉衣来!”   “是!”明仁宗队长跑到门口,请来二个车夫,不久就从供给部拉来二黄包车衣服,里面有棉衣。叶军长顺手拿起一件,抖了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这还差不多。”   叶军长招呼大家坐下,和蔼地说道:“现在你们只有十几个人,兵马不多,将来我们还要多动员一些人,成立一个战地服务团,到那时,你们就热闹了。”   叶军长看到我们个个穿着肥大的??衣,特别是阿福,年纪最小,个子又矮,当时还不满九岁,大帽子戴在头上,盖住了大半个脸蛋,叶军长看着,忍不住笑了:“你们经常要到外面去演出,没有统一的服装怎么行呀?”   一边说,叶军长一边从口袋里拿出钱,交给明仁宗队长:“你上街买点布,给每人做二套统一的衣服。”   明仁宗队长接过叶军长的钱,眼睛湿润了。   后来,我们歌舞队十九个小鬼每人做了二套衣服,一套黄的,一套绿的,还有二顶瓜皮帽(苏联式红军帽)。   晚上,我们都换上了新发的棉衣,觉得浑身暖融融的。    在南昌,我们歌舞队的生活既紧张又活泼,我们经常到街上去宣传抗日,教群众唱歌,只要我们一出现在街头,马上就会围上一大群人,他们看到我们小小年纪,就穿着军装在街上唱歌跳舞,都投来惊喜的目光。   歌舞队十九个小鬼大多数来自广东南雄、江西赣南、湖南桂东。来自南雄的有卓树文、邓昌静、朱锦辉。卓树文原来叫卓寿文,后来他嫌“寿”字有点俗气,便把“寿”字改成“树”字。卓树文是我们歌舞队中个子最高、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当时快满十四岁。邓昌静,十一岁,白净的皮肤,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对小小的酒窝,非常讨人喜欢。张茜同志和陈毅司令员都非常喜爱他。在云岭时,他充当信使,为他俩传递过不少情书。朱锦辉,十二岁,是在念小学时从学校里跑出来参加新四军的。来自湖南桂东的有何所翼、黄邦赞。何所翼,十一岁,活泼好动,喜欢开玩笑,说笑话,有时还爱发脾气。黄邦赞,十岁,矮矮的个子,既顽皮,又淘气,小伙伴们最怕他。来自赣南的有我和肖太珠。肖太珠,十二岁,江西信丰人,忠诚老实,胖乎乎的,他专门负责保管道具。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阿福了,阿福是江苏无锡人,一口浓重的无锡口音,我们似懂非懂。   陈雪坤只有七岁,是我们歌舞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宽宽的脸,大大的嘴巴。一套又肥又大的军装套在他瘦小的身子上,光上衣就快到脚跟,使人一看就想笑。   陈雪坤是同他姑姑一起逃难到江西的,不知道是经谁介绍,在大余池江参加了歌舞队。雪坤的姑姑是个小脚女人,二十多岁,皮肤黑黑的,说话细声细气,她随同歌舞队一直从大余池江到安徽泾县云岭。一路上,她一边照顾雪坤,一边帮歌舞队的小鬼洗衣服和缝衣服。在大余池江时,我们发的衣服太大太长,就是雪坤的姑姑帮我们缝短的。   初到南昌,歌舞队继续扩编。当时,日本鬼子占领东北、华北,大批难民纷纷逃亡南方,歌舞队又从逃亡的学生中招收了四位小鬼,最使我难忘的是张冷冰,十一岁,吉林人,瘦瘦的个子,扁扁的嘴巴,一腔东北口音。人很顽皮,每次吃粉干时,他总是把粉干插进鼻孔里,双手拿着粉干,拉来拉去,像杂技中的滑稽演员,逗得人捧腹大笑。   不久,军政治部给歌舞队专门派来了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