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阻燃剂的阻燃原理详解
阻燃剂的阻燃原理详解
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发挥其阻燃作用的,如吸热作用、覆盖作用、抑制链反应、不
燃气体的窒息作用等。多数阻燃剂是通过若干机理共同作用达到阻燃目的。
1、 吸热作用
任何燃烧在较短的时间所放出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能在较短的时间吸收火源所放出
的一部分热量,那么火焰温度就会降低,辐射到燃烧表面和作用于将已经气化的可燃分子
裂解成自由基的热量就会减少,燃烧反应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高温条件下,阻燃
剂发生了强烈的吸热反应,吸收燃烧放出的部分热量,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有效地抑
制可燃性气体的生成,阻止燃烧的蔓延。Al(OH)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就是通过提高聚合物
的热容,使其在达到热分解温度前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提高其阻燃性能。这类阻燃剂充
分发挥其结合水蒸汽时大量吸热的特性,提高其自身的阻燃能力。
2、 覆盖作用
在可燃材料中加入阻燃剂后,阻燃剂在高温下能形成玻璃状或稳定泡沫覆盖层,隔绝
氧气,具有隔热、隔氧、阻止可燃气体向外逸出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燃目的。如有机阻磷
类阻燃剂受热时能产生结构更趋稳定的交联状固体物质或碳化层。碳化层的形成一方面能
阻止聚合物进一步热解,另一方面能阻止其内部的热分解产生物进入气相参与燃烧过程。
3、 抑制链反应
根据燃烧的链反应理论,维持燃烧所需的是自由基。阻燃剂可作用于气相燃烧区,捕
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下降,最终使燃烧反
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如含卤阻燃剂,它的蒸发温度和聚合物分解温度相同或相近,当聚
合物受热分解时,阻燃剂也同时挥发出来。此时含卤阻燃剂与热分解产物同时处于气相燃
烧区,卤素便能够捕捉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从而阻止火焰的传播,使燃烧区的火焰密度
下降,最终使燃烧反应速度下降直至终止。
4、 不燃气体窒息作用
阻燃剂受热时分解出不燃气体,将可燃物分解出来的可燃气体的浓度冲淡到燃烧下限以下。
同时也对燃烧区内的氧浓度具有稀释的作用,阻止燃烧的继续进行,达到阻燃的作用。
5 燃烧和阻燃的机理
在3 节及表3 和表4 中,我们论述了决定纺织品纤维固有燃烧行为的基本热参量。为
了了解现有纺织品阻燃剂如何起作用以及更重要的--如何研发未来的阻燃剂,关键是更为
深入地探索成纤聚合物的燃烧机理。
5.1阻燃策略
图 7 所示为纺织品燃烧机理(作为一种反馈机理)的过程,在这种燃烧中,燃料 (来自
热降解或热解纤维)、热 (来自引燃和燃烧)和氧 (来自空气)均作为主要成分发挥作
用。为了中断这种机理,人们提出了 5 种方式 (a)~ (e)。阻燃剂可在其中的一种或多
种方式下发挥作用。以下所列为各个阶段及相关的阻燃作用:
a)除热;b)提
高分解温度;
c)减少可燃挥发物的形成,增加炭量;d)减少与氧
的接触或稀释火焰;e)干扰火焰化学反应和/或提高
燃料点燃温度 (Tc);
熔解和/或降解和/或脱水需吸收大量的热 (例如,在背涂层中含无机和有机磷的制剂、氢
氧化铝或水化氧化铝)。通常不为阻燃剂所利用;而在固有耐火和耐热纤维 (如芳族聚酰胺纤
维)中较常见。纤维素和羊毛中多数含磷、含氮的阻燃剂;在羊毛中的重金属络合物。水合的
及某些促炭阻燃剂可释放水;含卤素阻燃剂可释放卤化氢。含卤素阻燃剂,经常与氧化锑结
合。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某些类阻燃剂可以在多种方式下发挥作用,多数有效的例子都是如
此。此外,某些阻燃制剂可产生液相中间物,该中间物可湿润纤维表面,从而成为隔热和隔氧
的屏障--广为接受的硼酸盐-硼酸混合物即可在这种方式下发挥作用。此外,它还可促进成炭。
为了简化化学阻燃行为之不同方式的分类,可以使用术语凝聚相和气或蒸汽相活动来区分它
们。二者都是复合项,前者包括上述的 (a~c)方式,后者包括 (d)和 (e)方式。物理机理
通常同时起作用,这些机理包括通过形成涂层来排除氧气和/或热量 (方式 d)、增加热容量
(方式 a)以及利用非易燃气体稀释或覆盖火焰 (方式 d)。
5 2
. 热塑性
纤维是否可以变软和/或熔化 (由表 3 中的物理转化温度所界定)决定着它是否具有热
塑性。热塑性因其相关的物理变化,可严重影响阻燃剂的行为。传统的热塑性纤维 (例
如,聚酰胺、聚酯和聚丙烯)一收缩即可离开点燃火焰,从而避免被点燃:这使它们表面
上显现出阻燃性。事实上,如果收缩受阻,它们便会猛烈燃烧。这种所谓的支架效应可在
聚酯-棉以及类似的混纺织物上看到,即熔融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加固工程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设计论文--李宁公司发展战略设计报告.doc VIP
- 【花花读写资料】高阶演练2-写景《观秦兵马俑》季羡林_1.0.pdf VIP
- AIA NAS NAS1802-2013 国外国际标准规范.pdf VIP
- TBT2328-2008 铁路碎石道砟试验方法(第1-19部分).docx VIP
-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1).pptx VIP
- 01J925-1 压型钢板、夹芯板屋面及墙体建筑构造.pptx VIP
- 船舶制图 第1章 船体结构.ppt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pdf VIP
- 智能楼宇DSS-H700-16用户操作手册-2014122.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