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评鉴制度发挥绩效责任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健全评鉴制度发挥绩效责任精神

弱勢族群學生之輔導 引言人:馬公高中 主任輔導教師 陳麗妍 前言 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目的與價值 Lands在「新國富論」一書前言中指出:「當我們在跨過第二個千禧年,展望未來之際,不得不提醒自己的是:未來一千年中,貧富的差異將是人類最大的問題與危機所在」 (汪仲譯,1999:16)。 德里達在「全球化、和平、世界政治」一文中指出當今世界面臨四大挑戰:和平、徹底的貧困、可持續發展、喪失前進目標。必須建立社會契約、環境契約、文化契約和倫理契約等四大任務來解決困境(李其慶,2003:373)。 教育機會的不足是導致貧窮發生的主要原因(Schiller ,1966); Marshall 和 Tucker在1992年指出,造成美國教育成績落伍的原因除了教育問題之外,還有貧窮、家庭破裂、社會服務等因素(顧建新、趙友華譯,2003:5)。 家庭經濟困窘的貧困學生,以及偏遠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的原住民學生,常常必須面臨因家庭經濟壓力,缺乏家庭功能的支持及公平的教育品質與機會,導致學習成就低落、輟學率高,貧苦學子的求學之路的確充滿崎嶇(台灣世界展望,2004)。 本投影片參考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 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 106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二卷第三期) 2006.9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根據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現況及國內外學者研究文獻分析,將弱勢族群約略可區分為以下十類型: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一)依貧窮線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George Simmel在1906年其著「貧窮社會學」一文中指出:根據社會學的概念,不是個人的匱乏造成窮人,而是由於匱乏而受到救濟者才是窮人(林榮運編譯,2002:414)。台灣產業結構急速變化,有一群被稱之為「新貧窮階級」的人,他們具有工作能力,但苦無任何收入;但也因為具有工作能力,他們無法被納入貧窮線中獲得社會救助的保護,這樣人口推估高達109萬人(修淑芬,2003)。 「孩子金榜題名日,家長舉債度日時」,負債念大學已成為大學校園普遍現象(林麗雪,2003)。家庭貧窮使兒童進入學前教育的比率偏低,數以萬計的學童負擔不起營養午餐,接受高額的才藝補習機會更少,另外,高等教育學費不斷調漲,也影響接受教育機會。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二)依學齡階段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幼兒教育長久以來在整體教育中的疏離地位,在教育經費及人力分配上明顯居於弱勢。根據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調查研究,教育資源之分配,83年度時大學以上學生佔全體學生的6.8%,但使用經費達總教育經費的20%。反之,國小佔44.5%及31.1%,顯示高等教育經費分配較高(鄭光甫,1995)。 因此,依學齡階段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包括幼兒教育及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在國家教育經費補助方面遠不如高等教育,屬於相對弱勢族群。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三)依少數種族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台灣的原住民在人口比例上居於少數,且通常居住在高海拔山區,經濟及社會地位較不如平地漢人,原住民部落中貧困獨居老人漸多,隔代教養、中途輟學是部落的普遍現象,原住民經濟體系薄弱、自有住宅率偏低、都市原住民居住問題日益嚴重。兒童學習環境不良、醫療資源不足、普遍缺乏學前教育機構、缺乏原住民專門人才培育制度、原住民族語言有消失的危機、師資與社會資源不如平地學校。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四)依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因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包括原住民文化、省籍文化、對立情結、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等屬於需要國家照顧的文化弱勢。這類文化弱勢通常也是處於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地位,學童所處的家庭或社會文化環境刺激相對較少,特別是日益增加的外籍新娘家庭,雙方文化與社會習俗差異甚大,衍生許多諸如溝通、身心健康及生活適應問題、家庭暴力問題、居留、就業、子女教養等問題。 一.弱勢族群十類型: (五)依居住地區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張淑美(1994)研究發現不同地區的教育機會確實有失衡的現象。在偏遠及離島地區學校,校長、主任與教師多為初任,且代課老師偏多,缺乏行政與教學經驗,這些專業程度不足的教師是否有能力替學生選到適合他們使用的教材、是否有能力編輯補助教材,不無疑問(林月盛,1999)。 大城市中的貧民區,這其中所潛藏的貧窮、種族、親子關係、破敗的公共建設、學校管理不善以及許多團體頑強的內聚力等種種問題,對學生危害匪淺,剝奪了他們接受高品質教育的機會(羅薰芬,2000)。 全國十八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