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A六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改革导学案(2018年上期).doc

04A六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改革导学案(2018年上期).doc

  1. 1、本文档共2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4A六年级语文下册高效课堂改革导学案(2018年上期).doc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语文 导学案(2018年上期) 年级: 六 班次: (3) 编号: 01 主备人 唐建林 复核人 教科室 使用人 六年级语文教师 课题 1、文言文两则 学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难点) 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情感 目标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体会: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有好的老师教,不一定就能学好,关键在于是否是专心致志,虚心认真地向老师学习。 七、熟读背诵,加深理解 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在《学弈》中的意思。 弈:下棋 通国:全国 善:擅长 诲:教导 援: 引,拉 俱: 一起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二、写出“之”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助词, 的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代词,弈秋的教导 )(代词,天鹅)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代词,指前一个人 ) 4、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去,到 ) 三、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四、根据课文填空。 《学弈》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习 下棋的故事。一个人(原文)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另一个人(原文)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不能 三心二意 ,必须 专心致志 的道理。 教学反思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语文 导学案(2018年上期) 年级: 六 班次: (3) 编号: 02 主备人 唐建林 复核人 教科室 使用人 六年级语文教师 课题 1、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难点) 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情感 目标 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8、概括中心思想:《两小儿辩日》讲述了孔子东游,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离地球的远近的问题,却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的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探索精神和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说明了同一事物认识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六、熟读背诵,加深理解 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在《两小儿辩日》中的意思。 辩斗: 辩论 故: 缘故 以: 认为 去: 离 及: 到 孰: 谁 汝: 你 知: 通“智”,智慧 二、根据课文填空。 1、《学弈》节选自《 孟子·告子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 思想 家、 教育 家。他是继孔子之后的 儒家 大师,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 思想和 言行 。 2、《两小儿辩日》的作者是 列子 ,他是 道家 的代表人物,生前被称作 “有道之士” 。这篇文章选自 《列子·汤问》,其中包括著名的寓言故事 《愚公移山》 、《偷斧子的人》 、《杞人忧天》 等。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两个小孩为什么会对太阳的远近产生这样两种不同的看法?他们俩的看法谁对呢? 答:因为两小孩分别是从视觉、触觉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判断太阳的远近的。他俩的观点都不对,因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 2、《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给人什么启示? 答:说明了同一事物认识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教学反思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语文 导学案(2018年上期) 年级: 六 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