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白居易主张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居易主张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doc

白居易主张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 白居易诗歌主张再认识 摘要:白居易不仅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他提出了一种批判现实、反映现实的诗歌创作理论。他强调发挥诗歌“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作用,主张诗歌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力求语言浅显易懂。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张,他的诗歌理论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片面之处。本文试图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力求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关键词:白居易; 诗歌理论;现实主义 引言 白居易是继杜甫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共创作了近三千首诗,他不但是个多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他总结了陈子昂、杜甫等人关于诗歌的进步理论,结合时代需要,写下了《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寄唐生》、《读张籍古乐府》、《策林》、《伤唐衢》、《采诗官》等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形成了一种批判现实、揭露现实的,用诗歌反映现实的新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他的诗歌主张在新乐府运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研究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文章层出不穷。高敏和李淑蓉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期刊中发表了《白居易诗歌理论评述》一文,这篇文章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评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它不仅对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也指出了白居易诗歌主张存在的片面性,但是文章对白居易诗歌主张进步性的评价不全面。马瑞在《文学研究》期刊中发表了《白居易诗歌理论之再认识》,这篇论文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诗歌创作目的、诗歌语言三个视角研究白居易诗歌理论。作者没有从诗歌内容与形式这个角度来探讨白居易进步的诗歌主张,使得这篇论文缺乏完整性。这篇文章也谈到了白居易诗歌主张的缺陷,但是该论文的作者只是分析了白居易诗歌主张不足之处的一部分,文章并没有涉及到白居易的诗歌语言缺乏含蓄性和朦胧美。他们对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认识虽然正确但并不全面。随着对白居易及其诗 歌主张研究的加深,对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有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再认识。 一、白居易诗歌创作理论 纵观中国诗史,白居易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到陈子昂、杜甫、元结的现实主义传统,总结了我国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经验,写下了许多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反映人民疾苦生活的讽谕诗,以及《与元九书》、《新乐府序》等一系列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这为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而且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一)诗歌创作反映社会现实 白居易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诗歌是客观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主张诗歌创作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反映社会生活,批判现实状况。 1.诗歌揭露社会矛盾 白居易《策林》中有《采诗以补察时政》一篇,提出了传统的采诗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由此可见,诗歌的基础是“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使诗人有“感”,然后才创作出“歌诗”。白居易基于这样的认识,联系他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外族入侵,兵荒马乱,民生凋敝,矛盾加剧,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他以“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的勇气创作了揭露社会矛盾的辉煌组诗《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两组组诗有计划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他的《秦中吟》十首,其中有七首描写了上层统治者的残暴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如《轻肥》描绘了宦官们娇气凌人、挥霍无度的丑态,揭露了唐朝宦官窃取文武高官的黑暗现实。而“罇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运用对比手法更加尖锐地揭露了宦官穷奢极侈的荒淫无度的生活。《新乐府》五十首中也有描写统治者的残酷和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诗篇。如《杜陵叟》描写大旱之时,地方官吏不以百姓的生死为念,不但不据实向上级报告灾情,反而急征暴敛以求得上级的夸奖,结果逼得农民“典桑卖地纳官租”。 白居易的诗歌真实地再现了中唐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封建统治者在经济上极端残酷地剥削,造成了人民的严重的灾难,使得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 罗宗强. 唐诗小史 [M].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191. 2.诗歌“为时为事”而作 白居易强调诗歌要为“时”、为“事”而作,他的《与元九书》被视为最系统、最全面的宣传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的宣言。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所谓“时”和“事”,白居易在自己的诗作和诗序中曾做过说明。《秦中吟序》云:“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伤唐衢》云:“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遂作秦中吟,一吟悲一事”。《新乐府序》日:“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由此可见,白居易所说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