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木兰诗》教学设计4.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木兰诗》教学设计 龙潭中心校 顾纯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记叙的详略处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片断:战场上骑兵千军万马,杀敌报国,喊声震天…… 这是迪士尼公司特聘600多名动画大师历时四年才制作成功的动画巨片。 《花木兰》!由此可见《木兰诗》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并已蜚声海外了! 二、作品简介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乐府:最早见于汉初,西汉是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三、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机杼:zhù(织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pèi(缰绳) 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 戎机:róng(军事) 朔气: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zhuó(穿) 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四、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五、作业 1、抄写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朗读诗歌的情况。 (抽查: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2、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诗意,有感情地朗读了诗歌,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诗歌以时间为记叙顺序),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三、学习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朗读第一部分。 2、木兰原来的身份是什么?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织女。“木兰当户织”。 3、可是木兰在干什么呢? 叹息。 4“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 5、第⑴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为下文设置悬念。(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为何呢?) 6、背诵第⑴段。 7、木兰叹息的原因是什么?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卷卷有爷名”表明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8、在这种情况下,木兰作出了怎样的决定?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9、背诵第⑵段。 10、木兰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后,接着她干了什么?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排比。 (虚写)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 11、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运用了对偶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层层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的神速。 12、背诵第⑶段。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2、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夸张。这两句诗,写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3、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