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海子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海子大桥施工组织设计.doc

第一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范围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川中道路发展项目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土建路基工程干海子大桥钢管混凝土桁架梁桥(1811m)设计内容。 1.2 编制依据 (1)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川中道路发展项目北京至昆明雅安至泸沽段高速公路土建路基工程C20合同段干海子特大桥(钢管混凝土桁梁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送审稿)4.5+40.78)+(50.14+12×62.81+50.14)+ (40.78+5×44.5+40.1+40.78)。下部结构采用两种形式,高墩设计为桩基础、承台、由4根φ813mm钢管混凝土立柱、横向每12m设一道钢管桁架、纵向每2m一根连接杆、根部纵向钢筋混凝土肋板等组合的格构桥墩,矮桥墩采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双柱式桥墩,0#桥台为轻型桥台,36#桥台为重力式桥台。桁架梁由两根φ273mm的钢管混凝土上弦杆和一根φ813mm的钢管混凝土下弦杆以及腹杆构成,上弦杆之间由型钢与钢筋连接形成骨架。桥面板为20cm厚钢纤维混凝土,桥面共由3联组成桥面连续,设4道伸缩缝,桁架梁与墩柱为盆式支座连接。桥型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2.2 设计标准 (1) 设计速度:为80Km/h。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设计宽度:0.5米防撞护栏+净-10.75米桥面+2.0米中央分隔带+净-10.75米桥面+0.5米防撞护栏,全宽24.5米。 (4)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5)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 (6)地震动参数:50年10%超越概率峰值加速度0.362g;50年20%超越概率峰值加速度0.715g。 (7)通航净空:河流无通航净空要求。 2.3 自然环境及施工条件 2.3.1 地形地貌 本大桥桥位自起点段至K154+870地段位于石棉县栗子坪乡栗子村萧萁湾山坡上,从K154+870到桥梁终点位于孟获河右岸一级台地、二级阶地上(G108国道上方),桥位所在区域为高中山深切河谷区,区内一般高差800~1400米,山坡自然坡度一般大于50°, K154+860~K155+400左侧斜坡接近直立,坡脚分布在有岩堆处,滚石直径大者在5米以上,桥位所在山顶高程为2254.3米,山坡上植被发育一般,孟获河右岸发育有两个阶地,一级阶地高程位于1880~1890米之间,二级阶地高程为1980~1990米。 2.3.2 地质条件 本桥位所处区域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堆积层,第三系昔格达组半成岩,早震旦系岩浆岩。 第四系堆积层:包括了全新统坡积层,崩坡积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冲洪层,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冲洪层。 (1)第四系堆积层: ①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主要分布在山坡缓坡,主要由碎块石组成,结构一般呈松散或中密状。 ②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主要分布在陡立谷坡的坡脚,主要由块石土组成,结构松散,厚0~15米,在桥位区主要分布在K154+870~K155+400坡脚附近; ③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层:主要分布在孟获河右岸阶地上,为卵石夹漂石层,结构一般呈密实状,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15~25米。 (2)第三系昔格达组:主要分布在两岸桥台附近,厚度一般大于40米,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局部夹砾岩或泥质粉砂岩;泥岩夹薄层状泥质粉砂岩,主要为深灰、褐灰色,薄-中厚层状,该岩石为泥质半胶结状,成岩差,岩质极软,遇水易软化,层理不清晰,呈硬塑土状,陡倾角节理发育,少数裂隙面可见光泽;个别孔泥岩下部呈半成岩,岩体完整,岩质软,岩心难折断,可见近水平层理。砾岩为泥质胶结,成岩差,填充粉砂质泥岩,一般呈半胶结-胶结块石状,块石成为主要为坚硬花岗岩,磨圆差,粒径大者在50CM以上。 (3)震旦系岩浆岩:为普通花岗岩,灰、灰白色斑点,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为主,黑云母次之,中、细粒花岗岩结构。其风化层主要分布在K154+900~K`55+520阶地上,厚度一般大于20米。 2.3.3 桥位处地质构造 对本桥位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安宁河断裂带,其特点是岩浆活动频繁,强烈,后期沉积很少。桥位所处断层为安宁河断裂带东支的组成部分,安宁河断裂带总体上具有明显的全新世活动性,其结构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地震。 桥位两岸出露的昔格达地层为粉砂质泥岩,且呈单斜构造,桥位区内的新构造运动迹象不明显,泸沽岸附近分布有易滑昔格达地层,岩层产状为220°∠11°。 地震烈度为Ⅷ度,设计图纸已经充分考虑了此影响。 桥区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具雨水丰沛,冬暖夏凉,雨热同季,干湿分明特点,受地形影响,河谷高差悬殊,气候立体变化明显,兼有高原气候的特点,年降雨平均778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雨量的75%。 线路区域降雨充沛,地表径流丰富,为地下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线位地势较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