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2017】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中考真题2017】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苏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是秦始皇在地方的政治制度。ACD和秦朝无关,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3.下图是2016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耕织结合 D.农商皆本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经济的发展 4.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的南移的表现,说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ABC不符合题意,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6.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洋务运动 提倡“自强”“求富”,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宣传“变法图强”,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辛亥革命 践行“三民主义”,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D 新文化运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洋务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A项史论相符。B项,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开展的,它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试图通过政制变革实现国家的富强,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史论相符。C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它并未推翻封建统治。故C项史论不相符。D项,辛亥革命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兴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