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2017年长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春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三质量监测(二) 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府档案记载的资料表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 2.【参考答案】A 【解析】原文完整、完善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3.【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前后语句不存在“……才……”的必要条件。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参考答案】C、E 【解析】A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错,应为引出下文;B项,“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表述有误;“一直处于下风”于文无据;D项,张村和李村的人冲突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两村的村长之间的矛盾是村民矛盾的集中表现,而非主要原因,因此也就谈不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5. 【参考答案】几个学生的演讲;张荣和李全相互搀扶归来打破了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③他们在战争中成了生死之交,两位村长受到感召;④张荣的讲述让两位民族的仇恨家族的危机;⑤李全的死让双方彻底放弃了仇恨。(每点1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梳理和鉴赏能力 6. 【参考答案】寓意:“敌”既指张、李两村世代为敌,又指日本侵略者;(1分)“友”指两村村长的儿子朋友,又指张、李两村化敌为友。(1分)作品主题。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舍私仇而赴国难,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主旨。(2分) 好处:构成矛盾冲突,吸引读者阅读。(1分)题目暗示情节,小说是围绕张、李两村敌和友关系的转化来展开的。(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的鉴赏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 【参考答案】(3分)C 【解析】父亲没有受到因为父亲内心豁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8 【参考答案】(4分)B、D 【解析】A,不是主动选择体力劳动改造自己;C, “任劳任怨”不妥;E,主要是对父亲的钦佩和自豪【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9. 【参考答案】(5分) 面对厄运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猛烈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期间他始终坦然面对。 无论做什么都应投入全部的精力,争取做得更好。扫厕所,做瓦工都认真投入,找窍门。 无私奉献,学生补课同时拿出紧张的口粮接济学生,生命的最后一周还给学生的书写序推介。(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多实用类文本主题的探究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答案】B(3分) 【解析】结合语境根据文意来判断。 【命题立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答案】C(3分) 【解析】六宫的概念至唐代已非专指皇后,而泛指后妃了。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命题立意】识记文学常识。 12.【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责罚主管夫人黄门,选项不合文意,故C 项不正确。 【命题立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3.【答案】(1)(5分)这还不上苏、杭一个邑,但食盐赋税却比粟粮赋税多数倍,百姓怎么能承受。(译出大意给3分,“当”“乃”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当”意为“”;“乃”意为“竟然”。) (2)(5分)天子遭受,臣民甘愿献出生命,就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可是哪里有金帛啊?(译出大意给3分,“蒙尘”“致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蒙尘”意为“遭受劫难”,“致死”意为“献出生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翻译的能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答案】(5分)(答对一个给分,答对两个给分。) 【解析】项第四句表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E项后两句大意是说“替我告诉行人不要把柳枝折尽了,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这样可能更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15. (6分)【答案】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2分)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16. 【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