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特征和成因.docVIP

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特征和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特征和成因.doc

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特征和成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伴随着语言交际而产生的语言接触现象随处可见.语言接触可理解为 “不同民族﹑不同社群由于社会生活的互相接触而引起的语言接触关系”[1],也可理解为 “不同语言或方言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或短期的频繁交际而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一种语言现象”[2].”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社会有词语的借用”[3].   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可以理解为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是普通话对方言产生的影响; 二是方言对普通话产生的影响.而在人们的实际语言交际中,普通话和方言形成了互相包容的态势.本文着重分析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特征和成因.   一、常州方言与普通话接触的语音特征   作为吴方言的一个分支,常州方言与普通话的最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声﹑韵﹑调上.主要特征为:   ( 一) 保留了入声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属仄声.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 ( 即普通话) 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不复存在,但在常州方言中依然保留了入声的读音,特点是 “短﹑促﹑急﹑收﹑藏”,且韵母带有塞音韵尾,是一种发音急促的”促声”,以 《唐诗三百首》中的 《佳人》为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其中 的 谷、木、戮、肉、烛、玉、宿、哭、浊、屋、竹、掬,用常州话读,发音短促,且不能延长.受入声的干扰,常州人讲普通话时,往往入声明显.根据金丽藻 ( 2005) 的一项研究,在朗读普通话测试文章 《轻轻的一声叮咛》时,其中一位受试者只读对了 “湿”,而读 “一﹑出﹑宿﹑踏﹑积﹑目﹑霎﹑说﹑不﹑却﹑溢﹑读﹑个﹑割﹑别﹑答﹑这﹑则﹑作﹑嘱﹑过﹑十﹑极﹑学﹑服”等字时都保留了入声,没有改读,其中 “一”有15 次.因此,克服 “入声” 的影响,以求普通话的纯正与规范,是常州人说普通话时值得注意的问题[4].正是因为普通话没有 “入声”,而是 “舒声”,所以从听感上觉得更为舒缓、柔和.   ( 二) 平舌音与翘舌音混淆   由于常州方言中无翘舌音 “zh,ch,sh”,所以在说普通话时,经常把翘舌音发成平舌音 “z,c,s”.例如,把 “知识” 发成 “姿色”,把 “使命”发成 “死命”.另外,还经常把 “r” 发成”l”.如: “温柔”发成 “温楼”, “吃肉”发成”吃漏”.   ( 三) 前鼻音与后鼻音混淆   常州方言中缺乏鼻音韵母,如 “津”“京”同音,”陈” “成”不分.由于在常州方言中没有舌尖上抵和舌根后缩的动作,所以常州人在说普通话时很难做到舌尖前抵上齿龈,或舌根后缩抵住软腭,从而造成 en 和 eng,in 和 ing 混淆,在说普通话时经常把含 en 的韵母音节读成含 eng 的韵母音节,而把含 ing 韵母的音节读成含 in 韵母的音节,如将 “镇定”读成 “征订”, “英语”读成 “阴雨”,”声音 “读成 “身影”等.另外,在读某些含韵母 eng 的字时,发音为 “ong”,如 “嘣”发音为 “bong”,”枫”发音为 “fong”.   ( 四) 声韵归属混淆   属于吴方言的常州话与普通话的语音虽有可对应之处,但对应关系十分复杂,因此常州人在说普通话时经常发生声韵归属混淆的现象,形成常州方言特征明显的地方普通话.造成声韵归属混淆的主要原因,仍可源于古汉语的影响.比如,普通话中的声母 “j,q,x”分别来自于古汉语的声母 “g,k,h “, 因此, 常州人在讲普通话时, 往往将”教”说成 “高”,将 “敲”说成 “靠”,将 “虾”读成 “花”,等等.   ( 五) 零声母音节归位混乱   常州方言中 ng 声母的字在普通话里都是零声母字如我、牙、咬等; 常州方言念 ê 的,普通话里大多念 ai 或 ei 韵,如爱、改、赛等.由于归位混乱, “常州普通话”经常把 “最好”读成 “再好”,”比赛”读成 “比岁”.此外, “黄王胡吴”等在常州方言里都是零声母音节,但在普通话里却不相同,因此常州人讲普通话时常常 “黄”、”王”不分, “胡”、 “吴”不分,把 “开会”说成 “开胃”,”黄豆”说成 “王豆”.   ( 六) 文白异读的影响   常州方言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比如,”味”可读为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