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旗疾控中心科学技术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乌旗疾控中心科学技术志

东乌旗疾控中心·科学技术志 一、前言: 东乌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建于1958年,与旗医院、妇幼保健所合建成立防治院革委会,当时以医疗为主,1962年组建成立东乌旗民族卫生工作队,对当时在本地区流行猖獗的性病特别是梅毒进行了防治,七十年代将卫生工作队分离成立东乌旗卫生防疫站,第一任防疫站站长由宝音德力格担任,工作人员7人,办公及检验用房20间,配备了一些简单的检验设备,开展一些疫苗接种及鼠疫防治工作,80年代随着人员及设备的增加,防疫站内高科室也随之增加有食品卫生科、防疫科、地方病防治科、计划免疫科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部分卫生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工作。 1991年政府出资建成防保综合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妇幼保健所占1/3,防疫站配置一些检验仪器设备及200mAX光机,人员增加到了40人,食品卫生、公共卫生、学校卫生,地方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医学微生物检验,结核病防治、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工作全面开展。2003年9月利用国债项目资金始建疾控中心检验楼,2004年12月完工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1693m2。2005年7月按照依法行政,政事分开、综合管理、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原卫生防疫站进行重组和功能调整,正式更名为东乌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年统计,疾控中心现有职工28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8人,中专学历12人,无学历3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1人。大型设备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酶标仪、全自动酶标洗板机、超净工作台、电热恒温培养箱、超低温冰箱、722分光光度计、200mAX光机、B超、心电图仪、生物显微镜、高压灭菌器等,办公用电脑10台。承担着全旗范围内的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消毒、杀虫、灭鼠、劳动卫生和职业病。环境卫生和控制放射病,卫生宣教及职业卫生教育,爱国卫生运动技术指导,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等任务。 二、地方病防治: (一)鼠疫防治: 1970年首次经锡盟鼠防站及内蒙流研所,证明东乌旗属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田建宇的《东乌旗鼠疫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内蒙古预防医学》。1988年东乌旗原阿坦全力苏木境内发生布氏田鼠鼠间疫情流行,防疫站迅速组织人力对疫区利用灭鼠灭蚤烟炮进行了处理,后又动员当地居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灭鼠灭蚤,使鼠间疫情得以控制。后几年又经过大规模的草原生态灭鼠利用飞机播撒鼠药,使鼠密度降低,到2007年经监测未发生过鼠间疫情。1991年杨桐林、冯德才等配合内蒙流研所,锡盟鼠防站,完成了布氏田鼠鼠疫菌株对人的致病性科研课题的部分试验。其后,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对疫区开展流动监测,每年捕鼠300只左右,未发生鼠间疫情流行。1998年由锡乌张联防委员会组织对我旗鼠防工作进行检查,我站居于9个被检单位第6位。2008年5月在日常鼠防监测中,位于额吉淖尔镇境内101省道724—725公里处路北捕获的2只长爪沙鼠中检出2株鼠疫菌,经内蒙地病中心鉴定属锡林敦勒高原型布氏田鼠鼠疫。这是我旗草原静息了20年后的一次鼠间疫情流行,经疫区处理后未检出鼠疫。 (二)地方性氟中毒: 我旗属地方性氟中毒中病区,饮水氟含量普遍超2。0mg/L以上,高的地区达7.0毫克/升以上,1987年采用逐户发放降氟罐的降氟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患病率下降。1996年李丽、杨海彬《东乌旗地方性降氟改水工程流行病学分析》发表于《内蒙古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对我旗各小学就读的1000名8-12岁蒙古族小学生采用Deam分度法进行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氟斑牙指数为1.66,证实本地区为中等病区,田建宇、李花《东乌旗1000名8-12岁蒙古族小学生氟斑牙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医学论丛》2008年5月第7卷第5期。为氟中毒防治提供了基础数据。2005年陈世文为旗所在地纂写了《东乌旗降氟改水工程可行性方案》,2006年旗所在地依据此方案建成降氟改水厂,自此旗所在地居民喝上了降氟水。2007年根据《2007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奖金锡林敦勒盟饮水型氟中毒调查项目技术方案》,基层牧区改水项目正式启动。 (三)碘缺乏病: 东乌旗宝格达山林场属我旗碘缺乏病重病区,1995年东乌旗卫生防疫站对宝格达山林场碘缺乏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贺玉清的《内蒙古东乌旗宝格达山林场碘缺乏病的调查》1996年发表于《华夏预防保健论文集》,摸清了宝格达山林场碘缺乏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先采取了饮水加碘的防控措施,近几年普及了碘盐,碘盐普及率达100%,地甲病发病率明显下降,经综合评定达到了基本控制地甲病标准。 三、重点传染病防治: (一)炭疽病防治: 我旗炭疽病防治工作,坚持卫生、畜牧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原则,在人畜间同步开展,畜间以接种炭疽疫苗预防为主,人间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