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1 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大学中国饮食文化1 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二、饮食文化的概念 三、人类的食事活动 三、人类的食事活动 三、人类的食事活动 三、人类的食事活动 食医合一 “医食同源” 周代的“食医” 神农尝百草——“本草学” “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孙思邈 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饮食疗疾与饮食保健 代表人物:刘安、嵇康、葛洪、陶弘景 “食饮必稽于本草”,“饮膳为养生之首务” ——忽思慧《饮膳正要》 贾铭《饮食须知》 “餔饮之人”、“滋味之人”,“养生之人” ——顾仲《养小录》 本味主张 “味”与“taste”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 “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段成式《酉阳杂俎》 “求香不可用香料”,“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一碗各成一味”,“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袁枚 本味主张 五味调和的理论基础 源于 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五行学说” 儒家的“中庸之道” “和” 五味同五行相对应——如何调 “中庸之道”——调的目的,和:和谐, 其实质:持中,协调,适度,节制。 古典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孔孟食道 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论语》 孔孟食道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 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幅员辽阔的国土 在“吃”的压力和引力作用下对可食原料的广泛开发 朱橚《救荒本草》 上层社会的求珍猎奇 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与食物原料广泛性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上层饮食社会层追求多样和多变的丰富心理 庶民社会补充调剂的多样和多变的努力 菜肴制作的灵活性 调和鼎鼐、鼎中之变 “千个师傅千个法”、“适口者珍” “手工操作,经验把握” 西餐工业化模式规范中餐手工操作的探索 有限原料和简陋条件下的经验操作 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疆域辽阔,各地气候、自然地理环境与物产的差异,各区域民族、宗教、习俗等的不同 食文化的历史特性——封闭性、惰性、滞进性和内循环更生性 食物原料品种及其生产、加工,基本食品的种类、烹制方法,饮食习惯与风俗的保持 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文化只有一定的地域附着而没有或很少有十分严格的地理界限 商旅活动、官吏从宦、士子游学、军旅驻屯,罪犯流配,公私移民,荒乱逃迁,甚至战争,都是食料、食品通有无和食文化认识融会的渠道 “中华食文化圈” ——中华本土食文化与周边国家食文化的彼此通融 饮食文化研究的分支 原料学、烹饪工艺学及食疗保健、饮食思想、饮食考古、饮食商业、餐饮楼馆建设与服务设施、饮食心理、公共关系、饮食风格、饮食典籍和生物化学、营养学、储藏保鲜等 以上各项都可从史的角度研究 历史上滞后的饮食文化研究 “虚应”和“末技”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孟子) “君子远庖厨 ” (孟子) 实录性的文字.缺少分析和综合,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文学之士的余暇笔墨 近代至20世纪中叶的国内 饮食文化研究 “是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 ——孙中山 蔡元培、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郭沫若等文化名人的饮食文化观点 与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专业史研究 海外的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热潮 日本学者 筱田统、田中静一 等 海外华人学者 张光直《Food in Chinese Culture》、张起钧《烹调原理》、唐鲁孙《中国吃的故事》等 文史专家、哲学家、文化学者由成名之学而后治食史或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