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公开课教学设计

题目《归园田居》讲授班级 高一4班北京市67中学 授课教师周丽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及了其所处时代背景,背诵本诗。2.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再现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诵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品词,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想象,再现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教学重点: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意体会诗中流露出的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和感受田园生活乐趣的欢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诗歌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那么追本溯源,田园到底在哪儿呢?田园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远离生活的仙境,它是让我们能够感到温暖的归属。田园甚至也不是一个地方,它只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于丹用于丹的话引起学生对田园诗的关注和阅读兴趣温故知新问:田园诗派的鼻祖是谁?关于陶渊明你了解多少?教师补充资料卡1(见后)生:陶渊明学生根据学习预案,简要介绍陶渊明检查预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诵读、初步感知诗歌内 容提示学生看注释标注生字字音提问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提问2: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值得思考的问题呢  此处根据学生反应,灵活处理,必要时教师列出这些问题一个学生朗诵《归园田居》其他学生看课文,标注生字读音,思考老师问题学生:归学生讨论、明确:?1、为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后如何?学会诗眼解读法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2.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为何而归?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后天)性:生性(先天)无论生性还是后天塑造的人格都不适合出仕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追问:所“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 (2)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学生参考注释,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读书人受儒家思想应“入世”学会知人论世2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师补充: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明确:尘网、樊笼 明确:官场生活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诗人的悔恨之深。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张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学会知人论世3. 归向何处? 问: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请学生描绘一下画面,再现时境。 教师小结: 近景: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等句写出环境幽雅美丽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特点:安详、?舒缓、柔和、狗吠深巷中 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 近闻写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素自然的趣味。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问:4. 归后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尘杂闲:自然: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5. 小结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于丹说“田园甚至也不是一个地方,它只是一种状态、一段心情。”对于陶渊明来说,田园既是远离官场的接近自然的地方,也是一种隐逸清净自在的状态,也是一段轻松愉悦的心情,在这里他忠于本心,自在潇洒,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