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阅读之120实词
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11gz2yw007048
学员编号:ycf945 年 级: 高三 课时数及课时进度:3(6/48)
学员姓名:梁子豪 辅导科目: 语文 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 课 题 文言复习之——实词1 授课时间:2011-3-18 备课时间: 2011-3-15
教学目标
1.文言文基本学习方法
2.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3.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般实词 重点、难点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 考点及考试要求 文言阅读 教学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能力层级:级()
(1)常见文言实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通假字
(5)词类活用
(6)偏义复词
(7)兼词
【粤考趋势】
实词的考查绝大多数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在2008年的高考试卷中,共涉及70个;其中“责”“拜”“徒”“诣”“致”均出现多次出现,单音节出现65次,双音节出现3次。
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
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①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如:广东卷的“悦服”、湖北卷的 “羁旅”;②单独命题考试,如上海卷的“宾客”“观览”“衣冠”“东西”;③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如2005年全国卷Ⅱ的“妻子”。
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如2006年福建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责-债”,在翻译中考到了“振-赈”“罢-疲”; 2006年浙江卷在考查实词时考到了“属-嘱”;2004年湖北卷第11题C、D项考到“趣-促”“闲-娴”。
广东高考历年所考词语均在120个实词以内。以单音节词为主。
【考点透析】
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引”拉开弓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字通假
解??????????说
举??????例
注?? 意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
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用于句,“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
中小学个性化教育专家
1
精锐教育网站: 精锐教育·教学服务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培智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案(共12课时).doc VIP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课件——4.2 木龙骨吊顶.pptx VIP
- UBI车险对我国车险行业的影响研究.docx VIP
- J B-T 9168.9-1998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齿轮加工.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docx
- 中国UBI车险行业市场前景如何_中国UBI车险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pptx VIP
- 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三篇 .pdf VIP
- AI赋能教育的思考与应用 教师培训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