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教师《瓦尔登湖》同课异构教学比较.docVIP

中美两国教师《瓦尔登湖》同课异构教学比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两国教师《瓦尔登湖》同课异构教学比较

中美两国教师《瓦尔登湖》同课异构教学比较 北京大学 温儒敏 一、杭州某中学教师的设计 教学目标有三: 欣赏精妙的景物描写; 通过研读典型例句,学习品味难句的方法;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掘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涵盖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三个方面。 该教案步骤如下: 首先是“导入”,从陶渊明归隐和《桃花源记》说起。开场白很专业,按照建构主义的说法,学习就是原有的经验和新知建立联系的过程,所以从陶渊明说到梭罗,顺理成章,对理解课文有帮助。其中不甚确切的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与陶渊明归隐区别很大。陶渊明以及不少中国古代隐士,多因官场失意,转而寄情山水,有消极、被动的特点,也基本上是“个人行为”。梭罗则不然,他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学成了并不“货与帝王家”,而是置辉煌前途于不顾,独自到康考德郊外的瓦尔登湖畔结茅而居,践行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哲学,主动积极地疏离现代文明,感受大自然的真善美,探索生命的本真意义。所以把《瓦尔登湖》和《桃花源记》相提并论,有降低《瓦尔登湖》思想价值之嫌。为教学需要,我们有些老师对材料进行断章取义,随意发挥,这样的现象比较常见。 第二部分是“整体感知”。 老师讲解:本文描写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表达了作者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现代文明的憎恨。对“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等句子做重点讲解,照应目标中“学习品味难句的方法”的训练,最后提及写作特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状物)。 这样的讲解当然不错,但把文章简单化了,课文的内涵要比这更丰富、更细腻。《瓦尔登湖》中文版译者徐迟先生在《序言》中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瓦尔登湖》不是那种用眼、用口,而是应该用心灵来阅读的书。另外,梭罗并不简单地“憎恨”现代文明,他只是以为现代文明将人类异化了──人们宁可放弃面对面的交流,而改用电话来闲谈。人们建成了铁路,方便的同时却不去想铁轨枕着的是一个个爱尔兰工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同样值得仔细品味,例如“懒惰是最诱惑人的事业,它的产量也是最丰富的。我这样偷闲地过了许多个上午。我宁愿把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地浪费在工场中,或教师的讲台上,这我也一点儿不后悔”,这段话务必与现代社会人们汲汲于名利的匆忙的生活方式对应起来,不然学生就容易误解。可惜有的老师功力有所不逮,在对一些经典进行解读的时候,总有“美景以粗游了之,佳肴以大嚼了之”的感觉。 第三部分是布置作业。一是完成教材上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二是写一段写景的文章,反映观景时的真实心情。这个作业比较简单,也缺乏个性。 二、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市某中学教师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各州拥有教育自主权,可独立进行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直至考试评价、人才选拔,所以各州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材设计往往大相径庭。 该教案由几个模块组成── 第一模块:导读(lead-in) 介绍梭罗的生平,一是指出他“离经叛道”的个性:学生时代别人穿黑校服,但他偏着异装;做老师时别人赞同体罚,但他反对,结果被迫辞职。二是简述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和写作,称他的作品“独特地将观察自然、抨击社会和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介绍中,教师突出作者的“自由之人格、独立之思想”以及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为学生认识瓦尔登湖和该作品的独特性进行铺垫。 第二模块:背景知识(background knowledge) 介绍美国和墨西哥战争。教师明确指出,战争的起因是墨西哥不愿把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卖给美国。在关系到“国家利益”时,梭罗不但没有“爱国精神”,还以拒绝纳税来表明自己的立场,结果被捕入狱。 笔者以为,这一块作为“背景”来讲不太合适,它可以归到第一部分,作为梭罗“自由与独立”的例子。而作为《瓦尔登湖》的背景,应介绍他的导师爱默生和由霍桑、阿尔柯、玛格利特等人组成的“超验主义俱乐部”。这些人常在一起探讨神学、哲学和社会学问题,梭罗的思想是在这样的文化中形成的,他后来隐居的瓦尔登湖畔,即为爱默生所推荐──爱默生就是在瓦尔登湖附近的康考德村出生的。 第三模块:文学与生活(literature and life) 师生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A.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最后又为什么离开了森林? B.梭罗对普通人提出了怎样的忠告?他如果活在今天,会对我们说什么? C.根据你的经验,说说独自长时间地生活在森林中的利弊。 D.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科技到底使生活方便了还是复杂了。作者提出的“简化生活,和自然建立密切联系”在今天可行吗? 这些问题既有针对课文的“语文问题”,也有拓展的“非语文问题”,教师把文本和当下社会、当代人的观念、作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