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马彦祥与洪深.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父亲马彦祥与洪深

我父亲马彦祥与洪深   小戏迷初中辍学考复旦      1923年秋,在北京二中读初中三年级的父亲(马彦祥),已经迷上京剧,晚问经常独自外出看戏,时任北大教授的爷爷(马衡)屡禁不止,便下令把大门锁上,结果父亲仍是痴心不灭,竟翻墙而去。后来索性彻底摆脱爷爷对他的管束,留书一封,中断学业离家出走;找到他的戏迷朋友张?子,在张的介绍下开始为《维那斯》杂志做校对,后又为上海《时报》撰写“北京通讯”,在琉璃厂一带租了一问公寓,晚上仍经常去地处不远的大栅栏戏院看戏,过起了自己的“逍遥日子”。爷爷对他也无计可施,毫无办法。   当时奶奶并没有住在北京,她由于不习惯北方生活和气候而常住上海。1925年旧历新年前夕,奶奶回京后发现父亲已离家出走一年不归,大为震怒,先把爷爷痛斥一顿:“你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了,还有什么用。”遂“下令”爷爷把父亲找回来。爷爷一向??奶奶温良恭俭让,只好请同道好友徐森玉先生,带了四叔文冲和_三姑马晶到琉璃厂把父亲找回来。奶奶见了父亲二话不说先痛打一顿,然后命他去给爷爷赔罪。按照奶奶定下的家规,父亲是要下跪的,而倔强的父亲在爷爷面前立而不跪,只叫了一声“爹爹”,再也不语,把爷爷气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嘴唇发抖。后来父亲还被奶奶关了禁闭。鉴于这种状况,奶奶告诉爷爷:“既然你管不了‘履儿’,我把他带走。”父亲便随奶奶到了上海,在没有完成中学学业的情况下,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系。   后来父亲一直以此为资本,在子女面前自我炫耀:我没读过高中就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在父亲的《年表》中,堂而皇之地写着北京大同中学毕业,大同中学乃今日之北京第二十四中学,也是我的母校,而我从不曾听说当年大同中学有过一位叫马彦祥的戏剧家校友,后来才知道,父亲报考大学用的高中毕业证书,是他托张?子弄到的大同中学开出的假高中毕业证书:父亲曾告诉我:“你爷爷对我痴迷京戏非常反对,他曾问我,‘戏’能养活你一辈子吗?”接下来父亲又不无得意地说: “想不到你爸爸真的吃了一辈子戏,还当了‘戏官儿’。”      父亲在复旦剧社的演剧活动      父亲在复旦除学习中国文学系的必修课程外,着重选修了外国文学系洪深、梁实秋教授的有关戏剧课程,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戏剧理论基础,也由此开始走上话剧艺术的舞台。   1926年夏,洪深教授为了让学生有实习的机会,创议成立演剧组织“复旦剧社”,父亲积极参加剧社的活动,成了该社的中坚分子,他参加演出了熊佛西创作的独幕话剧《青春的悲哀》和田汉作的《咖啡店之夜》等。通过演出实践,学习了有关编剧、导演、表演以及剧团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剧团早期活动由于学校没有女生,故女角色只好由男生扮演,父亲就是从男扮女装开始走上戏剧舞台的。洪深对男扮女装深恶痛绝,因此,他多次拒绝参加剧团活动,学生们为此给他起了别号“老夫子”,这个尊称竟伴随了洪深一生。1928年春,复旦大学招收了女生,洪深先生也在教务繁忙中来剧社担任导演,使剧社更为活跃起来。他第一次为剧社导演的是喜剧《女店主》,父亲参加了该剧演出,由于演出成功,决定在校内体育馆(原址在今500号大楼与物理系之间,淞沪抗战时毁于日军炮火)正式对外公演,门票每张2角,这是复旦剧社首次对外公演。继《女店主》之后,剧社又排演朱端钧译的《寄生草》一剧,洪深先生再次担任导演,由于受到社会好评,又到杭州公演,场场满座。   父亲晚年回忆,复旦剧社是由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洪深直接领导,于1926年下半年成立的一个学生话剧团体:当时洪深在外文系是专门教授戏剧课程的。听他课的学生相当多,父亲也是其中之一。1927年那一学期,洪深开了一门课叫“戏剧技巧”,是专讲编剧技巧的。他非常强调戏剧的演出效果,主张学习技巧必须要通过演出实践。他在班上提议要在课余成立一个演剧的实习组织,凡愿意学习编剧技巧的同学都可以自由参加。他还把这个组织定了一个英文名称,叫作“AIWORKSHOP”,意思是“舡厂”(A堤教室的号数)。开始时参加的同学并不很多(因为听课的人不一定都是愿意从事编剧的),父亲记得起来的有朱端钧(现在上海戏剧学院)、杨善鸣(现名杨畹农,在上海戏曲学校)、唐远藩、陆庆森(现在上海黄浦区人民银行)、蒋汝堂、吴树德和父亲等十几人。报名参加的人中没有女同学,演出实习发生了困难。因此1926年冬举行第一次实习时,洪深就选了他自己创作的《赵阎王》一剧,因为这个戏里没有一个女角色。实习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由洪深指派角色及舞台工作人员。那一次排练是由洪深白任主角赵阎王,杨善鸣演营长,唐远藩和父亲分别担任两个士兵,全剧就四个角色。洪深结合排演,给他们讲解戏剧技巧的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大家都很感兴趣。戏排成熟以后,洪深说要对外公演,而且要到上海市内的剧场去演出。这样,“A132厂”的名称就不适用了,于是才用了“复旦剧社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