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语文课堂提问.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语文课堂提问

探究语文课堂提问   [摘要]“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对话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提问是教学对话中最直接的方式,设问得当,有助于学生进入答题的佳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将知识转化为智力。该文围绕课前设置高效的提问,以助于学生进入答题的佳境,对课堂提问的深浅难易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学设问 语意明确 兴趣点 培养能力       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认为,“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1]。这里的教学对话,是指师生之间课堂内的问与答,关键在于教师的问,只有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以问促答,以问促问,引导学生思维活起来,才有利于展开多重互动的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3]。这一问,既要抓住每一课的重点、难点、训练等要求,又要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还应具有相应的难度,才能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思维快速进入竞技状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   1把握提问难易度,激发思考积极性    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开动大脑思考后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    我曾在总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样是写雪,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同学们一头雾水而兴味索然,我只好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充当“看客”。课后,我反复思考,并向学生了解情况,原来“描写手法”是初中学生陌生的学术词汇,因不理解而答不出来。究竟该怎样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呢?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观舞记》,对于舞蹈的精湛描绘最为突出,于是,我引导学生们鉴赏,将“学习作者如何将视觉形象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列为教学重点。我试讲时这样提问:“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角度描写‘飞动的美’”?课堂内一片寂静,学生们的表情明白地告诉我“美的飞动”,太抽象了。    于是,我修改了提问思路,先引导学生浅入思考:若自己是作者,描写一段舞蹈,会写些什么呢?有的说:服装、表情、动作;有的说:从灯光效果、舞台布置……这个问题打开了尴尬的局面。接着,我回到课文中,让学生们在书中找出具体描写的语段,并再次提问:课文从那些方面和角度描写舞蹈的美,从而理解“飞动的美”的含义。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起来了,发言很热烈。比起试讲时,提问从易到难,语义明确,提高了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增强对文本内容理解、鉴赏的能力。    可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问应掌握难易度,太深,超出认知水平,学生无可适从;过浅则太易,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无助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有在学生易于感知的范围内,通过提问,提供思维的方向,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置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提问,轻松掌握难点    有的课文思想性比较强,学生对于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是难点,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其内涵。所以在预设提问时,不要急于直接提问:该文中心思想是什么?而应先铺设若干相对容易的小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引导。    七年级第一学期《散步》教学时,我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从家庭散步这件小事,以及家人处理分歧的态度上,来理解文章表达“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而再深一步理解中年人的重大社会责任感呢?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连环的小问题:    (1)课文刻画“我背母亲、妻背儿子”的动作词语有哪些?这些描写体现出什么?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慢慢的、稳稳的”两个词语,也理解“我和妻子”的谨慎小心,感性地了解“谨慎”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是母亲和儿子,为什么说这两个人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学生回答“因为觉得重要”。我又追问到:既然“我”的母亲和儿子很重要,那么平时应该怎么做呢?文章教给我们什么呢?    同时,我出示一个简单的板书:    家庭:母亲――我与妻子――儿子(含义)体会尊老爱幼。    国家:老年――中年――幼年(含义)理解社会责任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