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个自主搬迁村庄.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一个自主搬迁村庄

河南一个自主搬迁的村庄   河南省柘城县的史洼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村名可谓名副其实,这个村因地势低洼,频遭水灾,疾病猖獗。然而近两年,它却从地图上“消失”了。原来村民们自发组织并实行了村庄的整体搬迁,200余户村民中,有95%的人家在老村东南1500余米外的“高地”上,建起了样式统一的新住房,并已搬迁入住。   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彻底解决了中国农村的老大难问题――“空心村”,使更多的耕地腾出来用于生产。然而当地政府却对之“不甚了解”。      涝灾疾病困扰史洼村      史洼村,地处柘城县安平镇南端。该村是明代洪武年间搬迁至此,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村民都姓史,地势又较洼而得名。      到底这个村庄有多洼呢?记者看到,这个村到处都是不规则的坑塘,村民说,这是为了蓄雨水而挖的。村里的一些道路就在坑塘与坑??之间,一到夏季汛期,常常被雨水淹没。   村后有两条交叉的小河,村支书说,这两条河一条叫晋沟河,是涡河的支流;另一条叫跃进河,是解放后挖的,当时还起到排洪的作用。但是后来这两条河都成了污水沟,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按说有这两条河,村里就不会遭受水灾,但因村里的地势实在太低,这两条河反而成了祸患,河水漫入村庄,村民们饱受水灾之苦。   2000年夏季,曾因雨水太大,整个村庄成了一片汪洋。“当时家家户户屋子里进水,最深的有1米多。村民不得不挪到外面住,不搬生命都有危险。那年,村民的房子被泡塌了70多间。”提起来,村民仍心有余悸。村民史军德回忆说:“当年因为水灾,村里有418间房屋成了危房,粮食被洪水浸泡的有10万公斤。” 灾情牵动着当地各级领导的心,河南省民政厅的有关人员、时任商丘市市长史培德,以及柘城县的领导都到史洼村视察灾情,指挥救灾。领导们都是坐木筏和皮艇进入村庄,他们看到村庄的处境,当时就对村干部和村民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地势高的地方,把村庄搬迁过去。   深受水灾之害的村民也想早日搬出这个洼地,另外因为近些年河道的污染也促使地下水质变差,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饮用水又苦又咸,村里患有结石、肠胃炎的村民每年呈递增趋势,村民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搬迁一个村庄谈何容易――全村人口726人,房屋966间。2000年以来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商讨搬迁事宜,都半途而废。“中央有文件,做事有青天”。真正让村民决心搬迁的,是国家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006年秋季,在村民们纷纷要求搬迁的情况下,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在村庄东南地势较高处建设新村。而后村民代表找到一家设计院,对新村进行设计:按现有人口和户数,新村占地164亩。所有居民宅基地面积相同,房屋样式统一,包括高度和颜色。村庄将建设绿地和文化广场。      新村建后,耕地增加      新的村址选好了,可是地是村民的承包地,这160多亩地如何统一使用呢?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反复商量,并征求被占用村民的意见,最后决定以租用的方式使用。具体说,就是占用谁家的承包田,每亩地每年的租金是550公斤小麦;谁建房谁承担相应租金。 租地建房的意见形成于2006年的秋季,村民们约定:2006年秋季收割完作物后,新村地址不再种植冬小麦。2006年秋种结束后,新村建设正式拉开序幕。一排排面积相同的住宅被规划出来了。但各家的位置怎么确定呢?如果大家都想住第一排怎么办?为了杜绝搞特权,村民们通过最朴实也最令他们信服的形式――抓阄,解决了这个问题。   “你到我家看看。”见到记者采访,村民史民强热情地邀请。史民强当年抓阄抓住了第二排最西面的位置,按照统一规划,他当年就在那里建起6间房屋,现在已经搬进去了。记者看到,他家的小院里全部铺了水泥地,并进行了绿化,室内也装修一新,令人赏心悦目。 像史民强这样建起新房,并搬迁入住的大概占全村的95%。这个新村的住房一律是红砖红瓦,整齐漂亮。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红彤彤的灯笼,洋溢着新年的气息。全村东西主干道1条、南北主干道3条,宽均为15米,形似一个巨大的“丰”字,并且每排为5户,借以预示村子每年都五谷丰登。   在全国耕地面积急剧下降的时候,史洼新村走出了一条新路。按现有人口和户数,史洼新村规划占地164亩,比老村庄节约了240亩,如果老村庄平整复耕后,人均净增耕地0.3亩。   只要是搬到新村的农户,老家宅基地就全部恢复耕地。到目前为止,“30年内不会再有要宅子的事情了”,史洼村彻底解决了“空心村”问题。      新村出现,政府没出一分钱      新村的建成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