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徽派古民居特征及其成因
浅析徽派古民居的特征及其成因
摘要:根据一些现有的资料,从历史人文因素分析徽派古民居形成的条件,并概括分析徽派古建筑的基本形式美特征。
关键词:传统民居;徽派古民居;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TU-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48-01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派古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中的主要代表类型之一,徽派古民居主要坐落于安徽省南部山区,其主要特点是依山伴水、青瓦白墙,因其特有的天井设计,也有人称它为“南方天井民居”。徽派建筑的规划和构造反映着徽州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些古村落中所蕴涵的科学环境意识、巧妙的构思设计以及精湛的工艺一直为后人所关注。2000年,西递和宏村作为皖南古村代表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这充分地肯定了徽州人们的聪明智慧和徽派古建筑独有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 、徽派古民居的建筑特色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徽州古村落一般修建于明、清时期,其建筑的特色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徽州地区原来是古越人所聚居之地,当时,因皖南山区气候湿润,为了防止“瘴疠之气”,古越人所建造的宅居形式主要为“干栏式”建筑。汉魏以后,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又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前后两种文化的融合为该地区建筑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明朝中期以后,富足的徽州商人为了回报家乡,兴修了许多建筑,将他们对于审美的追求融入到村落的建设中,徽派古民居的形式得以基本完善。
徽派建筑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楼上厅”。这是徽派古民居建筑的一大特征。这种格局基本保留了“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其楼上的厅室十分宽敞,以便于居住者日常休息。
第二,天井。天井的设计由中原民居中“四合院”演化而来,一方面是为了解决通风采光的问题;另一方面,天井的设计也符合风水伦理,按徽州的风水所言,“水为财之源”,天井可以汇聚屋面的雨水,而避免财源外流,表达出对吉利兴旺的期盼。
第三,木结构为主。为了尽量避免木材所易引发的火灾,徽州人又筑建了“马头墙”。用居宅两端墙顶高出屋面的山墙来防风、防火。这也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徽派建筑的“白墙灰瓦”。
徽派古村落与其它村落最大的差异在于,徽派古村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对农业的依赖。居民的意识、情趣及生活方式,大大超越了其他村落的一般农民思想意识,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 、徽派特色古民居建筑的审美特征
(一)注重人为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众所周知,人类的建筑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环境,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可谓数不胜数,但究其根本,无非是服务于人。建筑作为环境艺术必须植根于周围环境之中,与周围环境氛围有机统一。早在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就很好地注重了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协调。以宏村为例,整个村落从高处俯瞰,如一头斜卧的青牛,村落背靠的雷岗山为牛头,村口参天古树为犄角,错落有致的村落民居为其身,顺势而下的邕溪为牛肠,四座木桥为牛脚。背靠大山,前拥湖水,清澈的小溪从村中穿流而过,也许修建时建筑师并没有刻意地谋求独特的造型,但给人感觉仍犹天公造物一般,宛如大树上一片叶子,与生俱来。与环境相互妆点着。其中作为牛肠的邕溪更是显现出古代建筑师绝妙的规划,穿透村庄的溪水,不但给人们提供了生活之便,潺潺的溪水更是让人们感觉到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与大自然亲密地接触着,享受着大自然的温情。难怪有人称其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似乎一点都不夸张。这些徽派的古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着人类对大自然美的向往。
(二)追求功能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特性。徽派古民居从建筑内容到建筑形式上的特点,都与皖南山区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相适应,在细节上,不但讲究功能实用,而且追求工艺装饰之美。
“天井”的设计,就其功能而言,不仅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解决了人们室内通风采光的问题,就其装饰作用而言,给人以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天井之中可以摆放一些花木盆景,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形成一种独特的美。“马头墙”的主要功能是防风防火,而其造型也是极具装饰性,如昂首的骏马,奔腾于半空中,错落有致、极富动感,大大提升了徽派建筑的空间感,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从细处来看,这些建筑内部的装饰更让人为之惊叹。木雕、砖雕和石雕处处显示着工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以木雕犹为突出,精美的花纹装饰,富有层次,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栩栩如生,既妆点着室内空间,又饱含着深意。虽不施华丽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