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宋代宫廷雅乐与姜夔《大乐议》
浅议宋代宫廷雅乐与姜夔的《大乐议》
摘要:文章以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大乐议》为主要对象,通过姜夔向宁宗赵扩进呈《大乐议》的历史背景,对其文本进行初步简单的研究,以寻找宋代宫廷雅乐以及姜夔的创作与他的理论论著方面的史实。
关键词:姜夔 《大乐议》 宋代宫廷雅乐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034-03
一、姜夔的生平及其创作
姜夔。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约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曾卜居吴兴白石洞天,因此被称为“白石道人”。他的父亲姜噩,以进士作汉阳县官,夔随其宦,父死于任上。后夔依姊居汉川之山阳村。淳熙十三年(1186年),随萧德藻寓湖州,约八九年,期间结识了杨万里、范成大等人,并且得到他们的赞赏。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移居杭州,依张鉴、张?兄弟,时间达十余年。一生足迹遍及鄂、湘、浙、皖等地。布衣终生,未入仕途。后卒于杭州西湖,葬于钱塘门外西马塍。
姜夔可谓是“布衣英才”,一生与高位、富贵无缘,却人品秀拔,才情精美,气质脱俗,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性格“恬澹寡欲,不乐时趋”,笔力却如陈郁所说“足以扛百斛之鼎”。家贫,无立锥之地,却每顿饭都有食客,藏书也极多。唐圭璋日“白石人品高绝,耻于干谒,故所交虽多一时名公贵人,而不能济其穷”。陈撰云:“虽终身草莱,而风流气韵足以标映后世”。从上述这些足可以想见其为人。
姜夔工于诗词,其词精深华妙,尤喜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绝一时。在音乐方面,作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其中包括祀神曲《越九歌》十首,旁注律吕字谱;琴歌《古怨》一首,缀减字谱;十七首词乐曲谱,一一旁注工尺谱。这些有谱的词调是他一生中文艺创作的精髓,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献资料,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调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这些有迹可循的文献资料外,据《宋史》中记载,姜夔曾于庆元三年(1197年),上书论雅乐,进《大乐议》一卷,《琴瑟考古图》一卷,不被采纳。时隔两年,又上《圣??饶歌鼓吹曲》,不幸也未被当时统治者重视,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他曾作诗感叹道“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二十五弦人不识,澹黄杨柳舞春风。”
在南宋那样一个偏安一隅的朝代,统治者尚且苟且偷安,根本无暇顾及一个真正有才学的文人。可以说姜夔的一生是悲惨的。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
二、《大乐议》
1 背景及原因
宋时期音乐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雅俗分流格局的最终完成。宋朝统治阶级在复古主义思潮影响下,屡次推行雅乐改制,为恢复宗周礼乐制度而煞费苦心。虽未取得显著成效,但一批音乐理论家的涌现和音乐理论著作的完成,也为中国文化平添了几许文采,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了对日趋僵化的礼乐制度的反思。正如刘再生先生所指出的“宋代的宫廷雅乐在我国雅乐的发展中不仅标志着转折的地位,而且在整个雅乐体系中比较富有代表性。”
“理宗享国四十余年,凡礼乐之事,式遵旧章,未尝有所改作。先是,孝宗庙用《大伦》之乐,光宗庙用《大和》之乐,至是,宁宗?庙,用《大安》之乐。绍定三年,行中宫册礼,并用绍熙元年之典。及奉上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册宝,始新制乐曲行事。当时中兴六、七十载之间,士多叹乐典之久坠,类欲薨讲古制。以补遗佚。于是,姜夔乃进《大乐议》于朝。”
从当时大的历史背景来看。1138年,金人铁蹄践踏大片中原地区,宋都城迁往杭州,史称南宋。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性,统治者乐不思蜀,将“靖康之耻”抛于脑后。完全没有意识到偏安江南非长远之计。另据《宋史》卷129记载:靖康二年。金人取汴。凡大乐、轩架乐、舞图、舜文二琴、教坊乐器、乐书、乐章、明堂布政、闰月体式、景阳钟并虚,九鼎皆亡矣。”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七“靖康元年正月,金人来索诸色人”条载:金人来索“乐工部头司……大晟乐工三十六人”,“又取……诸般百戏一百人,教坊四百人……弟子帘前小唱二十人,杂戏五十人……内家乐女、乐器,大晟乐器,多云、钧容班一百人,并乐器……”由此可见战争对于一个民族无论从物质还是文化上的摧残都是巨大的,经过金人这样大肆的掠夺,南宋宫廷雅乐元气大伤,想要在短期内恢复早期的雅乐制度相当困难。
纵观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过程,几乎每一个朝代,其在位的统治者都把雅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如孔子所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曾进行过六次雅乐改革,“有宋以来,自建隆讫崇宁,凡六改作”。捌偏安的南宋统治者自然也力图通过雅乐这个途径来更好教化民众以服务于他们的统治。
作为姜夔自身来讲。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和古代所有文人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