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省级广播电台新闻创新
浅论省级广播电台的新闻创新
【摘要】新闻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因此新闻的创新必须始终围绕群众的需求,把握新时期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
【关键词】广播 新闻 创新 听觉
现代社会,每个人无不生活在媒体报道的包围之中。虽然,我们每天都接受各种媒体的信息轰炸,但真正能让你印象深刻的新闻又有多少。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以一年为期,那些媒体报道过的新闻,你能清晰地记住的有多少?恐怕大多数人会感觉茫然。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现代人的记忆力出现了问题,而是媒体报道的内容、方式陈旧、老套、僵化,造成绝大多数有用信息在人们面前一闪而过,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长期以来,我们的典型报道一直没有克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表扬起来一朵花,批评起来一团黑;经济报道要么是单纯的静态状况描述,要么是一大堆专业术语和数字的堆积;社会报道往往是鸡零狗碎的事件描述,不去深入考虑其间的规律性联系,报道出来大多是顾此失彼。
问题还不仅仅如此。在媒体样式多元、人们的利益诉求多元的现实情况下,很多报道还是抱残守缺,固守传统的观念和思路,一味地孤芳自赏、自说自话,其结果必然是失去了受众的信任,失去了舆论的主导权,进而也就失去了媒体自身存在的理由。更为严重的是把社会舆论的主阵地拱手让给了他人。
而对于省级广播媒体,新闻资源和人才的优势不如中央级媒体,频率的专业化,灵活性又比不上市级媒体,线性的播出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广播媒体的发展。因此,在网络媒体趋于强势的现代媒体大战中,省级广播电台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新闻创新也更加困难。
近30年来,广播的受众接触率呈持续下滑的态势。1982年北京新闻学会组织的国内首次受众调查显示(样本为北京地区的受众),广播听众在人群中的比例最高,达到96.9%,高于报纸(92.3%)、电视(81.1%);其中,35%的人主要通过听广播获得新闻。新世纪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广播媒体的接触率在电视、报纸、网络、杂志等诸多媒体中位于最后,仅有34.18%,相较1982年广播接触率下降了64.7%,比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要低很多。而在美国12岁以上的人群中,有95%以上的人每天都会收听广播,平均每人收听广播在120分钟以上。
广播除了接触率低于其他媒体之外,公信力评价也偏低。在2009年举行的一项调查中,当被问到“如果同一条新闻在不同媒介上的说法不一时,您最相信哪种媒介”,回答相信电视的受众人数最多,占了近七成;而相信广播的只有1.4%,甚至远远低于网络。公信力与受众的媒体选择一般情况下是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会影响其媒体接触的选择。
而同样令人揪心的是,现今我国广播听众人均日收听时长仅为美国的约1/10。有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广播听众日均收听时长为10.4分钟,2009年为10.6分钟,同比下降5.36%和1.89%。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人均收听广播节目的时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0年我国广播人均日收听时长下降了78.8%。这着实是一个值得广播人反思的状况。
如何从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中吸引受众,是摆在每一位广播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新闻创新是让广播重现昔日辉煌的一把利器,就省级广播电台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选题贴近性
在新闻创新的争论中,各种看法不一而足,然而,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却是所有媒体一致认可的。因为只有选题把握住了贴近性原则,才能够把握住受众,然而,“三贴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更多的智慧与耐心。
2010年9月初,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决定来中国举办慈善晚宴并向中国富豪邀约。由于怕被劝捐,一些接到邀请的富豪犹豫不决,甚至还有不少富豪将其当成了“鸿门宴”拒绝参加。而就在此时,中国私营企业家陈光标发出公开信响应巴比慈善晚宴,表示在离世后会捐出所有财产用作慈善。这封公开信不仅将这名昔日的“中国首善”再次推向风口浪尖,也让人们对于财富观,及中国慈善环境等等问题激辩四起。作为记者,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闻点,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陈光标,并就“裸捐”等相关问题对陈光标进行了专访。通过记者与陈光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让他直面记者及民众的辛辣问题,也让听众能够更加直接地、全面地了解陈光标以及他“裸捐”背后的种种原因,无形当中,就拉近了听众与新闻人物的距离,一些观点碰撞、理念冲突更加凸显了这期新闻访谈的可听性。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新闻选题贴近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提升听觉吸引力
新闻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因此新闻的创新必须始终围绕群众的需求,把握新时期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项目七+用计算机计算圆周率说课及试讲课件-2024-2025学年沪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pptx VIP
- 小米集团2025年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责解析.docx VIP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2025年广西公需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预训练大模型与生成式AI参考答案.docx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疖肿合并疼痛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VIP
- 居民阶梯电价作业指导手册.pdf VIP
- XXXX无线网施工方案.docx VIP
- 数字素养与技能.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