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文学家赵贞吉人才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明代文学家赵贞吉人才思想

浅谈明代文学家赵贞吉的人才思想   [摘要]明人赵贞吉不仅是一位以诗文著称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主见的政治家。在选才用人上,赵贞吉有如下主张:对人才要加以培养和督导;要以仁纯之心察人;要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要能久任;所用之人是贤人真儒,是敢于执法的直臣,是有忠孝节义的人。   [关键词]赵贞吉 人才思想 人才培养 知人善用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曾为穆宗侍讲。去世时,万历皇帝为之辍朝一日。他以诗文与杨升庵、任少海、熊南沙称为“蜀四大家”。他为人正直,敢于痛斥权臣误国。从其文集中,笔者发现赵贞吉不仅是一位诗文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其人才思想就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赵贞吉的人才观      赵贞吉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他认为“人才者邦家之基,而社稷之贞也”。赵贞吉认为后世的人主“欲成至治,当先务于得贤”。他将人才看得比兵与食还要重要,在《谢锦衣陆东湖书》中,他说:“仆尝谓兵食不足非国之患,人才不足则患之大也。今方隅之忧,岂不谓人才不足用之过哉?”   人才难得,就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并要加以督导。在《与谷近沧中丞书》中,赵贞吉说:“诸生进身之初,良心焕发之日,得大贤尊达引而伸之,使之跃然感动,知有向往。此事关系至大,犹重于为民造一时丰乐之福者矣。”为什么呢?赵贞吉用层层递进之法推导说:“天下无善治,由于人才之不具;才之不具,由于学之不明;学之不明,由于在位无人有以倡导鼓舞开发之耳。”可见督导之重要。   赵贞吉甚至认为唐肃宗能用李泌、郭子仪等平定“安史之乱”,并成就“中兴之功”,也是靠前朝的培养。他说:“李泌虽是奇才,然非玄宗长养栽培于无事之日,肃宗亦安得用之于有事之时乎?”   赵贞吉还以种树来喻对人才的培养:“十年之计,莫如种树;百年之计,莫如种人。种树在力,种人在智。种树为利,力之广也;种人为天下后世,智之广也。”他称赞文翁、郭有道(按,即郭泰)、王文中(按,即王通)、???希文(按,即范仲淹)、程伯淳(按,即程颢)这些人“必能种一时之人才”,而“在有国宰衡,则菁峨械朴吐握恺悌之化,必能种一代之人才”。   用人之道,重要的是还要有察人用人之术。赵贞吉主张以仁纯之心察人。他说君主往往在用人时“好小人而不好君子”,这是因为小人容易亲近而君子不易亲近。所以“非夫以仁纯心之君,乌能察而知之,好而任之也哉?”有了仁纯之心,“而后能亲贤也”。他进一步提出用人要核其实,认为“用人而不核其实,与无才同”,如果举用“浮淫之蠹而加诸功实之上”,国家就不能振兴,“不可不虑也”。此外,察人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赵贞吉的知人观      第一,要“惠不知人”。赵贞吉将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了新的阐释:“人不知我,其失在人,此不足患也”,这是因为“其实有未充”,导致“修身而名不著”,如果“实充而名又不著”,那是因为“其积有未久也”。可见赵贞吉认为应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赵贞吉认为如果以上做到了,仍然“人终不知”,也不必担心,因为“不明之失在彼,而我之所得固在也”。人所要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因为“我不知人,则不明之失在己也”。而这样“不明”下去,“其于人也,是非邪正之莫辨,而形迹疑似之不分矣。”   第二,知人难在知其心术,因而不可用无有实心和变诈之人。赵贞吉称赞帝尧不因丹朱“心性开通明哲”就用之,也不因共工有功而用之。赵贞吉以帝尧知人善任来告诫明穆宗:“夫君道在于知人,而知人最为难事非知其才能之难,乃知其心术之难也。”   第三,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赵贞吉在讲《尚书?秦誓》说:“《大学》传言,为人上当公其好恶,又要用得一个公好恶的大臣,乃可平治天下。”这里的“公好恶”的大臣“其心断断然诚实,无他才能,只是度量宽弘,能容天下之人”,因为只有能容天下的大臣,才能做到:“见人有才能,即如己之才能;见人有俊美之质、通明之德,则其心好之不但如他口中称扬的言语。”这样的大臣,其度量能容天下之善,“真如海之容众流也,如山薮之容众物也”。人君得到这样的大臣而用之,“必能保我子孙常享富贵;保我黎民常享太平,其利不亦大哉?”   第四,知人而能久任。赵贞吉在给明穆宗的讲章中盛赞唐太宗重用善于守边的李世勤。他分析说:“假若得一好将如世勋,而不久任他,欲求其令行禁止,必不可得。此太宗之所以为明君也。”对唐太宗用人久任的赞赏,实际是赵贞吉在劝诫明朝皇帝应知人并久任之。      赵贞吉的善任观      第一,用贤人真儒。嘉靖十七年(1538年),赵贞吉因感思明世宗“初年锐意圣学,后稍陵迟,颇惑方术,遂疏言敷求真儒,以赞大业”。在《乞求真儒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