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灾难新闻报道问题与趋势
灾难新闻报道的问题与趋势
【摘要】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灾难新闻 应急报道机制 人文关怀
一、灾难新闻的界定
何谓灾难新闻?一般而言,由于非人为因素所引发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地震、飓风、海啸、恶劣天气、火山爆发、洪水等以及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火灾、车祸、矿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恐怖袭击引发的灾祸与战争等,均在灾难新闻的研究范围之列。总之,灾难事件大致可分为自然性和社会性灾难两大类。灾难新闻由灾难事件本身而来,意即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
灾难事件因自身强大的悲剧色彩、突发性、负面性、社会性、震撼性等特点,给人类带来沉重的挫伤与伤痛,极具新闻价值,因而它一旦发生便会迅速成为媒体争相播报的焦点与读者高度关注的热点。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已经进入一个灾难高发时期,自然灾害如地震、雪灾、水灾、泥石流间或出现;人为灾难如输油管爆炸、特大矿难、大型公共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可见,对当前灾难新闻的报道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二、西方传媒的灾难新闻报道
灾难事件报道在西方传媒中享有极重要的地位,灾难新闻往往是报道的头条。在灾难事件发生后,西方传媒往往反应迅速,事实准确。一旦媒体监测到有危害公众人身安全或财产安全的灾难发生(甚至还没有发生),时刻准备着的记者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进行播报。如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CNN仅在一分钟后就做出报道。此外,西方媒体在灾难报道中也体现出尊重生命与人性化关怀等优点,这些都值得中国传媒学习。
三、灾难报道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媒体环境及对灾难新闻认识的改变,媒体对灾难事件的报道有了很大进展,然而仍有不少问题。
1、消息被相关部门封锁,媒体反应滞后、信息片面。按理来说,灾难性新闻一般都是十万火急的事情。越早报道对民众越有好处,耽误时间太长不仅会耽误救援,甚至会使事件的恶性影响辐射开来,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同时这也会让主流媒体使受众对其产生反应缓慢、信息不可靠的刻板印象。这一点,在我国早期的灾难新闻报道中表现较为明显。
例如,2003年非典报道由于政府部门封锁信息、遮遮掩掩,最终致使疫情大肆传播。一时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产生的影响极其恶劣。而在2008年的南方雪灾的报道前期,媒体对信息披露滞后,轻描淡写的报道导致灾情未得到充分反映,影响救灾工作的进行。即使是在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的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第一家发布消息的机构并不是中国媒体,而是路透社,其地震报道比中国传媒的报道快了20分钟以上。
2、过分强调对政府及官员的行动。考虑到灾难新闻可能会导致的社会动荡和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灾难新闻时非常谨慎,总是习惯性的沿袭传统的新闻套路来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即重正面报道轻负面报道、重官员的行动轻民众的言行。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喻国明教授在评论汶川大地震中央视连续100多个小时的直播报道时认为:“我们看到的是报道的逻辑始终一贯地指向行政逻辑的方向――我们的官员到了什么地方,我们的报道就到什么地方;我们的领导提出什么问题、关心什么问题,我们的传媒就采访什么问题、报道什么问题”。①
3、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错位。西方传媒对人文主义关怀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二、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权利的。②而在我国,人文主义关怀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大众传播的视域。媒体在对灾难事件进行报道时,还难以将人文关怀的内涵贯穿到整个报道过程当中。
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与错位的表现主要有:只见灾难事件不见个体命运,对受灾者个体的心理、命运及其所思所想关注甚少;为了捕捉“生动鲜活”的现场而不顾及受灾民众及其亲属的悲伤与身体状况,强行追问事情的细节及受难的感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刻意渲染伤痛、暴力场景,报道的画面或图片血腥而恐怖;报道内容娱乐化与低俗化,把他人伤痛当做娱乐等。如某电视台在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市人质事件的报道中,竟然在屏幕下方播出一条有奖竞猜信息,让观众通过短信竞猜当时的死亡人数。
4、媒体缺乏对灾难深入、持久的反思。引发灾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为因素引发的灾难如“石油管爆炸”、“血铅污染”“楼歪歪”“桥脆脆”通过预防完全可以避免,还有些灾难看似是自然灾害,如泥石流、塌方等,但其与人类滥采滥伐、破坏地质结构有极大关系。因此,对灾难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