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90后困境:品牌被高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宁90后困境:品牌被高端

李宁90后困境:品牌被高端   事与愿违,李宁有限公司期待的20岁华丽嬗变却是一次滑铁卢。   李宁在刚刚结束的订货会上公布,按照批发出货计算,李宁产品2011年第二季度的订单金额较2010年同期下降约6%。消息甫一传出,就引发基金洗仓,李宁股价暴跌近16%,创下了自2004年李宁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一日蒸发逾35亿元。   面对销售增长的神话破灭,券商唱淡李宁前景,认为李宁已经陷入品牌定位和销售危机。   “关于此次订货会的结果,我们的看法是,今年(2010年)体育用品行业的零售环境明显遇到了更大的压力。”李宁集团公司行政总裁张志勇解释说。   然而,在建银国际分析员陈兆昌看来,李宁2011年第二季订货会表现不佳,并非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问题。   与李宁订单金额同比下降6%相比,另一家国内体育用品品牌鸿星尔克,在2011年春夏订货会的订单金额为8.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9%。   “行业本身有增长,是李宁自己做得不好,令其难以在市场占有率上与其他公司竞争。”陈兆昌评价说。   有业内人士认为,李宁的销售危机主要源自2010年6月换标后的品牌策略。   尴尬的定位   2010年6月底,在李宁公司20岁生日庆典上,“李宁交叉动作”的全新Logo亮相,同时新品牌口号“mad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消费者早已熟知的“一切皆有可能”。这期间,戏称自己公司是一个“90后”,而他自己则拥有着一颗“90后”心的李宁本人,言辞之间不遗余力地对“90后”年轻人发出赞美。   这是因为,在更换标识的同时,李宁的品牌策略已直接跨过“80后”,把核心目标消费群体对准与它同龄的“90后”这一代人身上。而已经成为李宁产品业务支柱的原有“70后”消费群体,在换标后却成了被遗弃的一代。   但李宁倾注心力培养的90后客户似乎并不买账,他们更加钟情的是耐克和阿迪达斯。   相关机构针对“90后”的一项调查显示,“90后”最喜欢的运动鞋品牌是耐克和阿迪达斯,最喜欢的数码产品是苹果,他们被称为新消费顽主;在“90后”心中,李宁仍然只是本土品牌中最好的一个。   尽管张志勇表示,该公司正计划两年内推出一个带有旧标识的服装系列,它会为现在以走代跑作为锻炼的支持者们带来怀旧之感。但这或许可被看作是李宁的产品重心转移,贴近年轻消费群体的一系列行动未见成效,公司为缓解业务疲软的压力而做出的调整。   除了人群上的选择之外,李宁的新战略还试图通过价格来比肩跨国品牌。   新战略显示出李宁正在试图摆脱早前作为跨国品牌廉价代替品的形象,向一个更高端的品牌转变。踌躇满志的李宁开始调整定价策略,逐渐缩小与耐克、阿迪达斯这些一线国际品牌之间的价格差距。   “李宁计划增加平均零售价在400元人民币以上的运动鞋产品的比例。”里昂证券行业分析师魏晓坡表示。   最近一次订货会显示,李宁在2010年三季度的鞋类订单售价又上涨了11%。   “每一季涨3%、5%,还是10%、12%,是要根据产品来判断,品牌资产是不是持续在提升,价格压力测试报告是不是支撑等因素来决定。”张志勇希望李宁的价格与耐克的价差越来越小,未来有可能会在10%以内。   但李宁产品在提价后,销售增幅呈逐步下降趋势。公司2010年三季报显示,2010年三季度品牌同店销售收入增速4%,而2010年第一季度和2010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速分别为5%和4.6%。   对于李宁的品牌策略,世界“定位之父”艾·里斯撰文建议:“对李宁来说,更好的战略是拥有两个品牌:一个高端,一个低端。高端品牌可以在全球市场上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竞争,低端品牌可以在中国市场上与本土其他品牌竞争。”  腹背受敌   当李宁试图通过变革与安踏、鸿星尔克和匹克等本土品牌有所区别时,这些在销售上“狼性十足”的本土品牌却在不断加快步伐,占领李宁退出的低端市场,而此时的李宁却迟迟未能在高端市场立足。   近几年,李宁一步步被竞争对手超越。2003年,一直领先国内市场的李宁首次被耐克超过,2004年又被阿迪达斯超越。除了两大国际品牌快速抢占一线城市,本土品牌如安踏、匹克、鸿星尔克集体崛起——打败李宁成为他们一个阶段的目标。安踏体育首席运营官赖世贤2010年11月29日表示,公司库存水准健康,且2010财年安踏品牌零售销售可能超过李宁。   李宁最强劲的对手还是耐克和阿迪达斯。由于长期处于高端品牌的地位,耐克和阿迪达斯获得了足够的产品溢价,当与李宁竞争时,这些溢价就成为价格战的优势。耐克2009年四季报显示,耐克中国区息税前利润率高达40.3%,相比之下,北美市场的息税前利润率仅为24.2%。一旦耐克挥舞起价格的屠刀,其品牌号召力远远高于李宁。   国际品牌的动作远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得多。就在李宁新的品牌策略发布后不久,他们已经放下身价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