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讲_作者与文本.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读(lisible)的文本与可写(scriptible)的文本。 “可读的”文本是已完成的定型的文本,意义是确定的; “可写的”文本是一种未完成的文本,等待着读者去再发现和生产意义。 “可读的”文本使作者与读者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读者仅仅是单纯的消费者;“可写的”文本则把读者从文本的消费者变成文本的生产者。 可写的文本是一个开放的、等待“重写的”主体,它处于巨大的网络系统之中,文本之间通过引证和参照构成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书写者与文本同时诞生。 我们无权把语言当成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本身是一个系统,我们要进入这个系统,就必须放弃自己大部分的个性。任何人在说和写的过程中,都会变成一只塞满文字的硕大的“空信封”。 作家不过是文本的代言人,他不是在创造,而是在引用;他不过是符号的奴隶,是前代作家写下的文本的模仿者和引用者。 读者的诞生是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的:一个文本是由多种写作构成的,这些写作来自多种文化,并互相对话,互相模仿,互相争执,因此具有独立、多元的声音和意识。这种多元性和意义的生产来源于读者的参与。 这里的读者是非人格化的。他没有历史,没有传记,没有心理,只是把组成文本的所有痕迹连贯在一起的某一个人(someone)。 无论如何文学统治消失了,作家不再是中心舞台。 三、作者的幽灵 走下神坛 一方面,文人的职业化与文学产品的市场化,打破了文人头上神秘的光环;另一方面,来自内部的质疑,挑战了作者的权威。这有利于人们重新反思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光环的消失 最后的波希米亚人:浪荡子、流浪汉、拾垃圾者、妓女、小偷、罪犯、疯颠者、职业的密谋家(波德莱尔)。 光环的消失:一个人人都可以靠其谋生的世俗的表演者。 利禄者眼中的文人:整日沉溺于幻想的慵懒、无能之辈。 文学:一颗没有氛围的星星; 文人:告别崇高,走向散文! 必要的反思 如果文本背后并没有隐藏一个名叫“作者的幽灵”,那么,在语言的自动言说中,将各种意象、经验编织成文本的“蜘蛛”(传统、他者的话语、集体无意识、语言、话语功能)如何确保文本在形式上自成一体,而不“零落成泥”?(形式的危机) 如果文本的意义在无穷的延宕与开放中,永远是未完成的、不确定的,那么文学的价值何在?(意义的危机) 如果“一切都行!”,读者如何在“能指的星河”中找到前行的方向?(阅读的危机) 讨论 从传统的作者神话到20世纪作者的缺席或死亡,作者功能在文学活动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十讲 作者与文本 基本问题 焦点问题:如何看待作者与文本的关系? 文学创作的源泉在哪里?是作者吗? 在文学活动中,谁是作者? 作者在文学活动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或功能? 伴随文学观念的发展,作者功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化? 是作者创造了文本,还是文本创造了作者? 一、走向神坛的作者 文人的故事 匿名的历史:载歌载舞的仪式表演者(巫师、祭司、合唱队)-民间艺人(民间歌谣、说唱文学的吟诵者)-行吟诗人-文人:士林(文士所荟萃也)与弄臣-作家(专业的文学书写者):文坛内外 签名体制与文人的出现:作品创作的源泉归属于作者;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文人的社会地位(学而优则仕)。 雅俗之分与作家的分流:雅(趣味的高雅)/使命体制/经典/“伟大”的作家/金字塔型的文坛 vs.俗(通俗流行)/职业体制/业余写手:徘徊在文坛边缘的流浪者 文人的羽化升仙之路 意图论 表现论 天才论 意图论 文如其人、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文学作品往往是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精神气质的戏剧化表现。 传记批评:根据作家的生平、阅历、事迹、感情生活等文献资料来研究文学作品的风格,阐释作者在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思想与意图。 积极价值:有助于解释文学创作的过程;有助于理解作家作品中的典故与词义;有助于研究作家文学风格的生成。 唯意图论:赋予作家解释作品的优先权(克罗齐:艺术即直觉即表现;歌德:意图实现的程度决定作品的成败。 表现论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灵感(华兹华斯)。 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感情,并用富有感染力的形式表达出来,打动读者(托尔斯泰)。 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更了解人性,有着更开阔的灵魂;更容易被不在眼前的事物所打动,能从心中唤起想象的情感与思想;能更敏捷地表达内在的思想与情感。 表现论:使诗人从平凡的大众中脱颖而出,鹤立鸡群,超凡脱俗。 天才论 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康德) 天才就是那天赋的才能,它给艺术制定法规。1)独创性是天才的第一特性;2)天才的诸作品必须同时是典范,能成为后来人评判或法则的准绳;3)“君权神授”、不可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