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Classicism) 第四章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Classicism) 法国塞纳河边的卢浮宫 卢浮宫入口处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第一节 概述 一、背景 (一)概念 古典主义(Classicism)是民族国家形成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向古代(希腊罗马)学习,以之为准则,具有古典的、典雅的、宫廷的趣味,符合稳定、严格的规则。 (二)历史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产物; 唯理主义(Rationalism)哲学:理性泛指人的思维能力。在笛卡尔(1596-1650)的努力下,演变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方法,理性是人人所具有的良知,“我思故我在”;古典主义有意识把人当作社会生物,服从纪律,用古典形式、题目和价值观,反映人类行为的最佳法则和自然法律的普遍规律。 “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文艺政策;1634-1635年建立法兰西学院; 布瓦洛(Nicolas Boileau1636-1711)的“三一律”戏剧原则(“情节、时间、地点”的统一:一出戏只能演一件事情,遵循同一个剧情,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延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理性、真实与自然是三位一体。 “古典主义是全欧的文化现象,并非法国所独有。但是,真正的、典型的、对民族性格和心理产生深远影响的只有法国的古典主义。”(罗芃《法国文化史》) 拉丁民族最喜欢事物的外表和装饰,讨好感官与虚荣心的浮华场面,合乎逻辑的秩序,外形的对称,美妙的布局,总之是形式。相反,日尔曼民族更注意事物的本质,注意真相,就是说注意内容。……拉丁民族的文学是古典的,多多少少追随希腊的诗歌,罗马的雄辩,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路易十四的风格;讲究纯净、高尚、剪裁、修饰、布局、比例。相反,日尔曼民族的文学是浪漫的,起源于斯干地那维亚的古代传说《埃达》和北欧的传说《萨迦》,最大的杰作是莎士比亚的戏剧。 …….所有的拉丁民族都保留旧教(天主教)的信仰,绝对不愿意摆脱他们精神上的习惯,忠于传统,服从权威。他们醉心于有声有色的外表,铺张的仪式,教会内井井有条的等级制度,旧教那种天下一统、永世长存的气概不凡的观念。相反,几乎所有的日尔曼民族都变为新教徒(只有比利时例外),以形式的礼拜为次,以内心的挣扎为主;认为灵魂的得救是在于内心的皈依和宗教情绪;他们把教会的权威置于个人的信念之下。内容占据优势,形式变做附带的东西,而礼拜、敬神、仪式也相对减缩了。——泰勒《艺术哲学》 二、特点 (一)思想特点 拥护和歌颂专制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注重理性的支配地位,崇尚理性,情感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 提倡古典题材,宫廷趣味,重视规则、格律。 (二)艺术特点 古典主义趣味;悲剧和喜剧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 戏剧遵循“三一律”原则; 人物类型化,性格单一; 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 三、代表作 (一)法国 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熙德》(1636)被视为第一部古典主义戏剧,表现责任与爱情(西班牙贵族罗德里克与施曼娜)的冲突,体现民族国家的时代精神,风格优美,“像熙德一样美好”;《贺拉斯》(1640); 拉辛(Jean Baptiste Racine1639-1699):《安德洛玛克》(1667)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戏剧,崇尚理性、克制情欲,提倡个人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服从;《费得尔》(1677); 莫里哀(Moliere,1664-1668):《伪君子》(1664-1669)、《吝啬鬼》(1668); 布瓦洛(1636-1711):《诗的艺术》(1674)。 (二)英国 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论戏剧体诗》(1668);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夺发记》(1712,1714);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 班杨(John Bunyan,1628-1688):《天路历程》(1678)。 第二节 莫里哀 一、作家简介 莫里哀( Moliere, 1664-1668):天才的喜剧家,欧洲近代喜剧的奠基者。 作为演员、导演、舞台经理的莫里哀,认同了世界的理性和充分性以及人在现实中的地位。喜剧的的任务是表现人的全部缺点。其剧作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 二、代表作 (一)《吝啬鬼》(1668) 塑造了资产阶级守财奴阿巴公的典型形象,是世界文学中著名的“吝啬鬼” 之一。 阿巴公是一个家财万贯的高利贷者,却吝啬无比,不给女儿用钱,逼迫女儿嫁富翁,儿子娶寡妇,请客在酒里加水。对他而言,金钱就是一切。 (二)《伪君子》(1664-1669) 塑造了不朽的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