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液体搅拌 * 1 概述 工业背景 1.1 搅拌的目的 1. 互溶液体的均匀混合 2. 多相物体的分散和接触 气泡分散于液体中 液滴分散于不互溶液体中 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 3. 强化传热 1.2 搅拌器的类型 按工作原理可分两大类: 旋浆式:旋浆、螺带式、锚式、框式 涡轮式:涡轮、平直叶浆 1.3 混合效果的度量 1.调匀度 I 当CACA0 当CACA0 平均调匀度 2.分隔尺度 调匀度与取样尺寸有关 气泡直径 液滴直径 颗粒直径 3. 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 设备尺度混合——总体流动 旋涡尺度混合——剪切力场 (液滴大小分布、气泡大小分布) 分子尺度混合——分子扩散 2 混合机理 2.1 搅拌器的两个功能 1.总体流动——将流体输送到搅拌釜内各处 大尺度宏观混合 2.强剪切或高度湍动——产生剪切力场或旋涡 小尺度宏观混合,促进微观混合 注意:流体不是靠浆叶直接打碎的,而是靠高剪切力场撕碎的。 射流现象 作用 ①夹带 ②剪切, 脉动 2.2 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2.2.1 低粘度液体的混合 总体流动+高度湍动 最小液团尺寸为10μm量级 2.2.2 高粘度及非牛顿流体的混合 多处于层流状态——混合机理主要依赖于 充分的总体流动 2.3 非均相物系的混合机理 1.液滴或气泡的分散 界面张力是抗力,σ大不易分散 稳定时,液滴破碎与合并达到动态平衡 液滴大小分布不均的原因: 叶片附近—剪切强度大、液滴小 边角处—剪切强度小、液滴大 措施: ①尽量使釜内湍动程度均匀 ②加少量保护胶或表面活性剂,使液滴难以合并 2.固体颗粒的分散 细颗粒——打散颗粒团聚体 粗颗粒——全部颗粒离底悬浮 操作转速应大于悬浮临界转速 3 搅拌器的性能 3.1 常用搅拌器的性能 1. 旋浆式搅拌器 qV大,H小,轴向流出 叶片端速度5~15m/s 适于低粘度液体 μ10Pa·s 2. 涡轮式搅拌器 qV小,H大,径向流出 叶片端速度3~8m/s 适于中等粘度液体 μ50Pa·s 3. 大叶片低转速搅拌器 锚式、框式、螺带式 端部速度0.5~1.5m/s 适于高粘度液体、颗粒悬浮液 能防止器壁沉积现象 3.2 强化过程的工程措施 不利因素——抑制;有利因素——调动 3.2.1 不利因素 1. 打旋 卷入空气 电机负荷不稳定 液体溢出 2.流体走短路 qV不足 有死区 3.阻力不足 能量加不进、打滑 3.2.2 工程措施: 1. 提高转速——提高流量qV、压头H 2. 加挡板——消除打旋,增加阻力 四块挡板——全挡板 3. 偏心安装 ——破坏循环回路 的对称性 4. 装导流筒——避免短路及死区 4 搅拌功率 4.1 混合效果与功率消耗 功率消耗 P =ρgHqV 增加功率—改善混合效果 能量合理有效利用—与浆形、尺寸选择有关 4.2 功率曲线 1.影响因素P =f(d, ρ,n,μ,h,D……) 无因次化 几何相似条件下,对应边成同一比例, 都相同, 此时, 2.功率曲线 功率准数K与搅拌雷诺数ReM的关系 实验结果为: 应用条件:几何相似 功率 P=Kρn3d5 4.3 搅拌功率的分配 当P=Kρn3d5为一定值时 或 小直径,高转速——强剪切力场 大直径,低转速——大流量 转速与直径可根据要求而人为调整 5 搅拌器的放大 5.1 放大过程(设计) 小试→中试→工业设计,逐级放大 设计中要解决: 1. 搅拌器的类型、搅拌釜的形状 ——看工艺过程特点 2. 几何尺寸、转速n、功率P ——看放大准则 几何相似放大——便于用同一根功率曲线 5.2 放大准则 1. 不变, 2. 单位体积能耗 不变,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