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美专业发展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Ole Larson到Sputnik时代 1940年,奥尔·拉森起任印第安纳大学视觉辅助部咨询顾问和教育学院视觉教育课程的教员。 1941年,听觉图书馆建成,视觉辅助部更名为视听辅助部。不久,视听系成立。 1942年,拉森当选为系主任。二战期间,该系承担制作了大量军事训练影片。战后,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使用影片。 1950年,该系策划制作了大量有关教学和校园生活方面的影视作品和节目。 1953年,印第安纳大学获得了一笔重要经费用于培训国际学生和拓展视听培训领域。 1956年,ISTIU获得了150万美元的经费支持在尼日利亚设立视听教育项目。 从国防教育法到教学系统技术系 1956-1963年间,来自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学生汇集印第安纳大学学习视听广播。 1957年以后,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ISTIU获得了25个项目超过200亿美元的经费。为此,视听教学系更名为教育媒体系。 1959年,在拉森的领导下,ISTIU的师资由专注于视听教学开始集中在媒体研究、开发、评价和推广等领域。 60年代中叶,ISTIU获经费资助成立了一个旨在提高本科教学的研究所,培训了许多教学开发方面的师资。 从国防教育法到教学系统技术系 1968年,该系的Gene Faris 和Dick Stowe提出Faris-Stowe教学设计模型,直接导致了教学开发概念的产生。 1969年,鲍勃·海涅克(Bob Heinich)受聘于ISTIU,并领导一个专门的委员会考察系统方法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影响,并为该系重新命名,最终把教育媒体系更名为教学系统技术部。 后拉森时代 1972年,拉森退休。教学系统技术部与视听中心分道扬镳,IST被置于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1978年,教学系统技术部改为教学系统技术系。 1978年,在ISTIU任教的Malcolm Fleming 和Howard Levie出版了《教学讯息设计》一书,分获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和全美教学与绩效学会(NSPI)两项全国大奖。 1979年,据报道,ISTIU的毕业生遍布北美、亚洲、欧洲和南非等地共83个国家。 海涅克把该系划分为教育媒体和企业培训两个发展方向。IST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包括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两大部分,涉及教学系统设计、教学产品开发与服务、企业培训以及绩效技术等领域。 筹备酝酿阶段 1975年,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 李运林任主任, 开展了电子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197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成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 标志着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同年,李运林、李克东参加了中央电教馆组织引进的国外电教设备展览。 1980年,华南师大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室与学校电教科合并成立学校电化教育中心, 李运林任主任, 李克东、 潘锡英为副主任。 筹备酝酿阶段 1980年,李运林和李克东发起并组织编写了《电视教材编导基础》讲义, 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次电视教材编导培训班,对我国电化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82年, 余也鲁教授会同传播学大师施拉姆首次来华,出版了《传媒 教育 现代化》。该系积极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技术,从而形成了不断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鲜明特色。 创建形成阶段 20世纪 80年代,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走向成熟,并开始其在中国大陆与电化教育的融合之路。 1978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成立,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 (CETV)的正式开播, 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网络的初步形成和现代远程教育正式起步。李运林、李克东于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到香港中文大学研修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研究方法、教育电视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课程理论,为日后华南师大电化教育专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创建形成阶段 1983年,华南师大获批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同年开始招生。不久,学校成立了电化教育系,李运林任主任, 李克东、 高汝淼任副主任 ( 1996年李运林退休后由徐福荫接任系主任 )。 1984年, 现代教育研究室升格为华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任所长。 这一时期该系的主要使命是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计算机媒体技术和相应教材建设。 迅猛发展阶段 20世纪 80年代末,我国的教育技术开始从以模拟技术为主导的视听教育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信息化教育过渡。 1989年, 由李运林、李克东主持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创办我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优秀奖。 。1993年, 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此后不久,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专业也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 1997年, 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发起在中国广州举办了首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 GCCC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