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生态”员工管理暗战.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迎接“原生态”员工的管理暗战 何谓“原生态”员工?特指那些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78之后)及80年代的青年人群体,是指那些刚出校门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生代群体。 “原生态”不只是年轻人的代名词,更是一种独特的时代产物,是一种文化概念。 他们以自我、快乐为导向,逐渐成为公司的主体,“断乳期”的他们往往会让企业处于头疼与兴奋的边缘,伴随的管理问题接踵而来,成为各大公司争相关注的一项研究课题。 案例/场景1: 某位主管有天很惊奇地发现,他的一位80后下属正和新来的前台同事热烈地畅谈人生大事,有些话甚至在他看来是不应该和刚认识的人说的。但是,他马上明白过来了,因为他的这位下属一向如此,对任何人可以推心置腹,热络不断,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不论是在同事还是客户面前。 案例/场景2: 一位85年的员工有一天来找主管办离职,问其原因是是失恋心情不好,要外出疗伤。她上一个公司的离职原因竟然也是这个,这个小女孩平时表现还是很好的,因此,主管像知心大姐一样先跟她谈心分析了感情现状,又帮她分析了职业规划,最后让她放了三天假自己整理下思绪,这名员工后来回到工作岗位,表现依然很好。 一、为“原生态”员工画像 这些片断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折射出“原生态”员工的工作现状。 目前,对“原生态”员工形象的评论,外界多以负面为主,呈现出“刻板化”、“妖魔化”的倾向。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客观地正视这群主流“传统”的“叛逆”一代。从多个角度,为“原生态”员工描绘一幅立体、饱满的画像。 画像1:对传统说“NO” 症状:“原生态”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激情与活力、灵活多变,富有创新意识,更愿意向新事物挑战,特别对有兴趣的事舍得投入。 但是,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激励,否则一贯的生活顺境,容易使得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 画像2:单纯的大孩子 症状:“原生态”员工是一群还未成熟的大孩子,思想单纯、没有心机是他们的特质。单纯并不意味着幼稚,更不是无知。他们往往对问题的理解或看法单一,只考虑事物的一个方面。但 “单纯”有时似乎是缺少不得的东西,能让他们找回渴望与自信。 画像3:崇尚言论自由 症状:敢干、敢闯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强烈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崇尚言论自由,按照自我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充分地表述自我。他们是自主的一代,认为这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式。 画像4:个人色彩强烈 症状:“原生态”员工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崇尚自我主见与自我表现,渴求施展和发挥自身能力、追求自我,注重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决定取舍;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合作性较差,在工作中注重个人利益,不能从组织的角度进行整体性思考,容易对企业缺乏忠诚。 画像5:情绪跌宕起伏 症状:“原生态”员工在压力下,不擅于沟通,不懂得宣泄、掩饰自我情绪,容易给外界造成情绪化、不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印象。 画像6:多元价值观的碰撞 症状: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新思潮的涌入,使“原生态”员工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状态:务实与理想同在、世俗与崇高共存、物质与精神共享。同时,在价值观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存在各种可能性、可变性和偶发性。 大家不妨尝试对照这些“画像”,看看“原生态”员工是否存这样的“影子”或“病症”,总结一下这些让人欢喜又让人忧的“原生态”员工。  二、“管理代沟”伴随左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企业,“管理代沟”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 隔代人在心理、文化、习惯等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断裂、矛盾、冲突和对抗,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与质疑,冲击、颠覆着现有的管理方式,让管理者困惑、让管理者恼怒、让管理者倍受挑战! 三 、讨论: 面对“原生态”员工,公司选择“重塑”还是选择“适应”? 企业管理的代名词即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原生态”员工给管理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面对他们,管理者无法逃避,能够选择的只有两条出路:或者“适应”,或者“重塑”。“适应”是否就意味着管理者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原生态”员工所牵制?“重塑”是否意味着管理者需主动出击,手握“主动”大权,建立或打造自己的员工? 您对此有何看法,可以参入我们的讨论,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参与讨论】  四 “原生态”员工的“非常道”管理模式 回过头看看那些“原生态”员工,他们个性鲜明、价值观新锐,或许可以成为生机勃勃的员工,或是充满希望的骨干。60、70后与“原生态”员工并不是永久的矛盾体,也不会成为永久的对立面,既然两者间的差异客观存在,解决的关键是管理者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 目前大多数管理方法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的产物,对新一代 “原生态”员工或多或少有些过时,管理手段差异化是必然趋势。各位管理者,请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