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第11课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导学案
课型: 主备人: 杨丽华 审核人:杨惠芬 审定人:
班级: 小组: 姓名: 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武帝颁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的史实,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必要的史实积累。思考“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在统一思想方面采取措施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国家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1.汉武帝的改革。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学法指导:
1、结合学习目标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认真阅读教材P54-58。
2、在课本上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在课本空白处写出简要的评价或认识;完成P58的参与园地。
3、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提出问题、提出质疑,写在“学生生成的问题”处,以便生成全班共性问题。
预习评价:
汉武帝的大一统,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1、政治上:①削弱_____,加强皇权;削弱 ,加强中央集权。
②加强 ,设13州刺史。
2、经济上:加强 ,铸 ,在全国通行。
?、思想文化上:①接受 _____的意见:“__________, ”。 _______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②汉武帝在 ____ 设立_____。以 _______ 为主要教材(____、书、____、易、____)。
4、军事上:①派 、 把匈奴赶过大青山。
②两次派 出使 ,开通了丝绸之路。西域是汉朝对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区的统称。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改使者校尉为 ,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③在南部和西南部设郡县。
学生生成的问题:(通过预习后学生小组讨论所生成的问题。)
问题解决评价:
一、课堂练习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家的学说?
(2)读一读这段话,你能说出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吗?
(3)此后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二、巩固练习
1、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减轻人民负担
C 发展生产 D 巩固统治
2、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在( )
A 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 汉景帝时期 D汉文帝时期
3、(汉武帝时为加强监察制度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官、皇族 ②刺史监督地方官、豪富
③侍从、宦官制约丞相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最终目的是( )
A 监察和检举百官的不法行为 B 监督地方官吏
C控制和打击地主富豪 D加强中央集权
5、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 西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高度统一
B 加强国家边疆的统一
C 削弱封国势力,使封国不再与中央对抗
D 统一全国
学后记(学了本课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过程中,你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吗?是什么?打算如何改进?)
教后记: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