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怎样把哲学学好.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把哲学学好

怎样把哲学学好 一、引用哲学家的经典名句,强化信度 经典哲学名言是人类认识上的宝贵财富,其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哲学教材中大量的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其他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的名言。引用这些言论,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的观点,提高教材的可信度;有的是为了对教材观点的引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哲学名言,强化教学的信度。 如在教学“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内容的时候,可以引用马克思的哲学名句:“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来进一步论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论是利用自然界还是改造自然界,其基础只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不是人的意识;在教学意识的内容时,可选用恩格思的哲学名句:“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来加深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在教学矛盾的特殊性的时候,可引用列宁的名句:“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来说明对具体问题不做具体分析是极其错误的;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原理时,可引用荀子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学生明白重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可选用毛泽东的哲学名句:“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来说明整体和部分是互相联系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局部隶属于全局,弄清局部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 ,从而充分发挥局部的作用。 哲学课本上每一章节及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都大量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毛泽东等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用好这些教学资源 ,可使枯燥的理论富有趣味,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也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二、介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启发思维 中学哲学课教学过程就是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常识水平,把深刻的哲学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而哲学则是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丰富的哲学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因而它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刚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感受哲学的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把课本内容适当加以扩张,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哲学家的思想,这样就可以把晦涩的内容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亲近哲学家的过程中感悟哲学家的思想,理解基本哲学概念。 如在教学矛盾的概念时,可以介绍两位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一位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他是道家的创始人,他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既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的存在的前提。另一位是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战争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对这两为哲学家的思想简要介绍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这些源源流长的哲学思想,对于学生理解基本哲学概念具有独特的启发意义。 三、列举哲学家的典型观点,泾渭分明 比较是贯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比较方法运用得当,能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新课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哲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概念、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派别,教师可以在简单明了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强化对唯物主义的理解。 如在教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可以列举下列两组不同哲学家的观点: 第一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荀子:“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子:“气者,理之依也。” 第二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于我。” ②陆九洲:“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守仁:“心外无物。”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通过以上两组不同代表人物及哲学观点的比较,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一组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二组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这样就可以轻松的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 在教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时,可以列举下列三组哲学家的观点: 第一组: ①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