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调查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法,并对校园生活区、教学区等不同功能区噪声污染进行评价; 2、熟悉声级计的使用; 3、掌握对非稳态的噪声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A、布点方法: 本次噪声监测所采用的方法是网格法,即在校园内外共分12个网格,网格按顺序编号,测量点选在每个网格中心,因此共设12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别为: B、布点图: C、噪声评价方法: 评价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等效连续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得到的Leq值做算术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该区域的噪声水平,该平均值可以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评价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类标准(dB) 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执行该类标准。 三、主要仪器: 四、操作步骤: A、监测方法: 测量一般选在上午8:00—12:00,下午14:00—16:00;监测结果为区域内所有网格等效连续声级的平均值。测量中,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20个数据。读数的同时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的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则应停止测量。测量过程中,一人手持仪器测量,另一人记录瞬时声级,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1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注:校门口必须布点,且由于其交通车辆的干扰,声级变化较大,此点最好测量200个数据,并要求记录来往交通车辆数目。 B、声级计的校准: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声级计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校准,通常使用活塞发生器、声级校准器或者其他声压校准仪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 1、活塞发生器:这是一种较精确的校准器,它在传声器的膜片上产生一个恒定的声压级(如124dB)。活塞发生器的信号频率一般为250Hz,所以在校准声级计时,频率计权必须放在“线性”档或“C” 档,不能在“A”档校准。应用活塞发生器校准时,要注意环境大气压对它的修正,特别在海拔较高地区进行校准时不能忘记这一点。使用时要注意校准器与传声器之间的紧密结合。否则读数不准。国产的NX6活塞发生器,它产生于124dB±0.2dB声压级,频率250Hz,非线性失真不大于3%。 2、声级校准器:这是一种简易的校准器,如国产的ND9校正器。使用它进行校准时,因为它的信号频率是1000Hz。声级计可置任意计权开关位置。因为在1000Hz处,任何计权或线性响应,灵敏度都相同,校准时,对于1英寸或24mm外径的自由声场响应电容传声器,校准值为93.6dB;对于1/2英寸或12mm外径的自由声场响应传声器,校准值为93.8dB。 注:校准器应定期送计量部门作鉴定。 本实验由于客观原因而改为人工校正,以夜间睡眠期间的噪声测量值与理论夜间噪声值进行对比,得出声级计的超标量,最后在每次测量读数时人为减去这一误差值,粗略进行数据校正。 五、参考文献: [1] 刘秀英,郭安然. 环境监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343 [2] 国家环保总局.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 . GB3096—93 [3] 袁昊,毛海燕,陈煜晶.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8.3 [4] 马伟文,银玉容,史伟,施召才. 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校园环境噪声的测量与评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9.3.5 [5] 洪宗辉,潘仲麟.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