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_论文.docx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上) 对隋唐五代文学,尤其是对唐诗的研究,向来是中国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在逼近世纪之末的1996—1997年,这片经过多少代学者深耕细作的学术良田,又结下了累累硕果。百余位学者面对五万五千余首诗歌,两万馀篇散文和其它各类文体,围绕各自关心的课题,在不同的研究层面上,或梳理,或审订,或甄辨,或批评,可以说,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他们在两年间所取得的成绩都十分可观。以下分别就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两方面加以综述。 研究专著 两年间,除100余部普及性、通俗性书籍外,共有50余部学术性的研究专著和20余部作品集整理类书籍在海内外出版。这里主要就50余部学术性的研究专著加以评述。 傅璇琮主编的“唐诗研究集成”在1996年推出四部子集:傅璇琮等《唐人选唐诗新编》、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和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1〕与《唐人选唐诗(十种)》〔2〕相比,《唐人选唐诗新编》补充了《翰林学士集》《丹阳集》《玉台后集》《珠英集》四种,删去了似为抄录而非编选的敦煌写本唐诗,共计收录十三种唐人选唐诗。《新编》在底本上改选了较好的版本:如《河岳英录集》用接近殷璠原编的宋刻二卷本,而不用后起的明刻三卷本;《中兴间气集》《极玄集》亦改用时间较早的影宋钞本。在根据有关版本及材料考订基础上所作的校记中,改正了不少原书或过去刻本中的讹误。在各集之前皆写有“前记”,扼要说明编撰者生平、成书时代、价值及存在的问题、版本流传及此次整理情况。到目前为止,《新编》是一部反映唐人选唐诗情况的集大成之作。诗格类著作由于种种原因,久被视为小道,问津者寡,而问题重重。宋人陈应行所编的一部汇集初唐至北宋诗格诗论的总集《吟窗杂录》影印本〔3〕的出版,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影印本由王秀梅整理校勘,书后附录张伯伟《论〈吟窗杂录〉》一文。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则对现存28种初唐至北宋的文献进行校考。每种诗格前以“解题”说明其存佚、历代中外著录、旧题作者简介、该诗格内容形式分析、校考的版本依据。校考正文则广收异本,参考诸本异文,对各种诗格的关系与源流进行比较研究。冠于书首的“诗格论”则首先辨明诗格的含义及其使用,然后对齐梁而下流传于初唐至北宋文坛的诗格著作逐一进行概述,分析各时代诗格著作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最后概述宋以后的诗格著作。全文不啻一篇诗格发展简史。该书还附录了与诗格并行相关的《文笔要诀》《字格》《赋谱》,并撰有《全唐五代诗文赋格存目考》,此书融文献整理、诗中研究和文学批评史考察为一体,通过补佚汇辑、甄辨考订,不仅填补了唐代诗学文献整理的一个空白,而且为古代诗学的分体研究准备了其中一体:诗格诗式的较完备较精审的基本材料。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作者视野广阔,对佛学、域外汉诗及中外文化交流有专门研究,使该著在与之相关的研究中亦受益匪浅,显得别具会心。 陶敏积十余年之功,博采史籍地志、类书笔记、贞石碑刻等各种文献,以简省的文字、翔实的材料,从634位诗人的4256首诗中考证出2442位(含引录他人成果)以别名相称的人物姓名〔4〕,著成95万字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与前此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5〕相比,陶著后出转精,体例更为合理,考证更为细密,于《全唐诗人名考》多有订失补阙;虽亦有引录或总括他人成果者,但更多的则是或自立新说,或驳斥旧说,或补充它说,由人名而旁及其事迹,附及诗中与人物相关的官名、地名等讹误,诗作的年代、真伪、重出、误收。正如傅璇琮在该书《序》中所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以后,还没有一部像本书那样,以人名考证为中心,对《全唐诗》作如此广泛而如此专注的核查,而它所获得的具体成果,比之于《读全唐诗札记》,实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陶著“不仅仅是向我们提供许多可以称引的具体成果,还将有助于唐代文学研究界已经形成的踏实学风的进一步发扬。”《全唐诗》中除了由于编例造成的卷10—29郊庙歌辞和乐府杂曲的互见诗2838首之外,尚有重出诗3157首,句153则;误收非唐人诗863首,句25则。这尚不包括误收诗中的北周弘执恭,隋薛道衡,唐释玄逵,宋何蒙、王禹偁、刘宾、程俱、王安石、朱熹、姜夔、罗大经、周端臣,无萨都剌、虞集、丁鹤年,明戴表元、史谨、刘崧、张以宁、汪广洋等作家。〔6〕以上即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所面临的工作对象,该书对这些互见于两家或数家的重出诗,及误收唐以前、五代以后之诗和唐人间误收之诗加以甄辨考订,断其真伪归属,立目906条,是《全唐诗》研究中重出误收考订领域一部较完备的力作。 《全唐诗》研究方面的专著还有《全唐诗“一作”校证集稿》〔7〕。著者杨建国曾致力于历史语法的研习,此书对《全唐诗》中“一作”“一本”“别本”等出注方式包含的文字差异和内容差异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