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桂英-
叶桂 主讲:英洪友 一、生平和著作简介 1.生平简介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生活于清代康熙乾隆间(约公元1667-1746年)。 祖、父两代俱业医,桂十四岁,父死,从父之门人朱某学医,以后十年之中,先后从师十七人,闻人有擅长医道者,即以医理事之,吸取各人所长,刻苦钻研,融会贯通,学业猛进,诊治疾病疗效很高。 一、生平和著作简介 2.主要著作 《温热论》 《临证指南医案》 《叶氏医案存真》 《幼科要略》 《未刻本叶氏医案》 二、学术理论 1.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1.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⑴温邪入卫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主要症状: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渴、有汗或无汗、苔薄、脉浮等。 治疗: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方剂:桑菊饮、银翘散 传变:一则卫分顺传入气分,一则“逆传心包”。 1.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⑵温邪入气 主要症状:壮热、汗出、烦躁、渴饮、脉大、或腹满便结、苔黄、脉沉实,及身热起伏、缠绵日久、胸痞脘闷、苔腻等。 治疗:清热、攻下。 方剂:方如凉膈散、小陷胸汤、泻心汤等。 “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苦重之药当禁,宜甘寒轻剂可也”,“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 1.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⑶温邪入营 主要症状:斑疹隐隐,心神不安,烦躁难宁,舌红绛。 治疗:以护养阴液为主。 1.创立卫气营血论治大法,阐发温病病机: ⑷温邪入血 症见耗血动血、痉厥谵妄、或如狂发狂。 治疗:以凉血散血为主。 2.重视察舌验齿,充实温热病诊断: ⑴察舌苔: ⑵辨舌质: ⑶验齿: ⑷辨斑疹白?: 3.强调脾胃分论,创立胃阴学说: ⑴强调脾胃分论 ①纳食主胃,运化主脾(功能上) ②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生理特性) 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戊阳己阴) ④治脾甘温升发,治胃甘凉通降 3.强调脾胃分论,创立胃阴学说: ⑵创立胃阴学说 ①适用的体质与症候 体质:木火之体,患燥热之症,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 症候:脘痞不食、舌绛咽干、烦渴不寐、肌燥熇热、便不通爽、久嗽失血、呛咳不已 ②治法:甘平或甘凉濡润以降胃。凡“脾阳不亏,胃有燥火”之症,忌用黄芪、白术、升麻、柴胡等品。 ③方药:以仲景麦门冬汤化裁 甘寒类:沙参、麦冬、石斛、玉竹 甘平类:山药、扁豆、粳米、甘草 4.阳化内风说 ⑴概念:“身中阳气之变动”导致“内风动越”。 ⑵症候:中风、眩晕、肢麻、晕厥、瘛纵、歪斜、咽喉不利、耳鸣、心悸、失眠等症。 ⑶相关病机: 水不涵木 中阳不足 肝风内动 努劳忧思 阴阳并损 肝血肾阴两枯 4.阳化内风说 ⑷治疗:甘味熄风 ①滋液熄风:生地、玄参、白芍、杞子、首乌、天麻 ②养血熄风:熟地、牛膝、山萸肉 ③甘温益气:人参、黄芪、白术、茯苓 ④镇阳熄风:羚羊角、连翘、丹皮、桑叶 “甘味熄风”—寒、温、酸、辛、咸、濡 三、治疗经验 1.理虚大法(理虚兼顾中下): 辨证纲领:以上中下损为经,伤阴伤阳为纬。 关于《难经》“五损”: 皮毛-肺;血脉-心; (上损) 肌肉-脾; (中损) 筋-肝;骨-肾 (下损) “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过于脾胃则不可治” 论治原则:扶正理虚。“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重视存体) 1.理虚大法(理虚兼顾中下) ⑴甘药培中 目的:恢复胃气,使“饮食增而精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真元之不足”。 治则:推崇《内经》甘药理虚的治疗法则,指出甘药能“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 选方:宗仲景,认为“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 伤阳(中阳不振):治以补中益气、建中、四君、异功等; 伤阴(胃阴不足):治以麦门冬汤(去半夏)、复脉汤等; 重视食养,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的观点,藉以辅助药力,恢复胃气。 1.理虚大法(理虚兼顾中下) ⑵血肉填下(精) “温养有情,栽培生气”,主张取质重味厚填补滋养的血肉有情之品来栽培体内精血,以治疗下损。“血肉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