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精品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字格的结构,能构成各种复杂的语法 关系,这对表达各种复杂的思想和认识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如“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 “一日三秋”截用自《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日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对人思念殷切。 1.主谓式:风云变幻 木已成舟 青出于蓝 2.述宾式:蹉跎岁月 饱经风霜 扣人心弦 3.述补式:运筹帷幄 狼狈不堪 问道于盲 4.状中式:傲然屹立 豁然开朗 半途而废 5.定中式:百年大计 锦绣前程 赤子之心 6.连动式:见异思迁 胶柱鼓瑟 剜肉补疮 7.兼语式:发人深省 调虎离山 请君入瓮 8.紧缩式:脍炙人口 落井下石 人云亦云 9.联合式:家喻户晓 跋山涉水 千真万确 4.成语与文学艺术 汉语中有大量反映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成语,我们从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了解我国文学艺术的基本面貌。如:尺幅千里、入木三分、钟鼓齐鸣、粉墨登场、阳春白雪、琴瑟协调等。 5.成语与礼俗 如:彬彬有礼、礼尚往来、宾至如归、张灯结彩、洞房花烛、明媒正娶、入土为安、披麻戴孝等。 6.成语与科技 与医学有关的成语,如:对症下药、吐故纳新等;与气象有关的成语,如:雷霆万钧、蜀犬吠日等;与天文历法有关的成语,如:斗转星移、日上三竿、月满则亏等。 7.成语与爱情、婚姻 汉语中关于爱情、婚姻的成语有很多,如:一见钟情、比翼双飞、秦晋之好、山盟海誓、相濡以沫、青梅竹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等。 8.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成语中有许多与学习有关的成语,如:尊师重道、金榜题名、程门立雪、皓首穷经、囊萤映雪、悬梁刺骨、循序渐进、融会贯通、言传身教等。 9.成语中的民族精神 汉语成语凝聚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它是研究和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文献。如:高风亮节、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艰苦奋斗、齐心协力、扶危济困、临危不惧等。 1.注意理解 学习和使用成语,与学习和使用字、词一样,首先要 彻底理解它的涵义。如果对某一个成语的意思还没有理解透 彻,或者对成语中某个字的音义还说不准确,就随便拿来使 用,那就难免用得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 2.使用得体 成语的使用应当力求用得场合恰当,不应当滥用。对于在 某一场合看起来好像都可以使用的几个成语,更要仔细地辨别 它们的不同之处,体味文章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选用哪 个最恰当。 3.灵活运用 成语是“固定词组”,有一定的固定性。可是,我们不能就认 为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运用方面,是有极大的灵活性的。 (1)分清褒贬 小试牛刀 【成语之最】 【成语接龙】 【成语对联】 【成语故事】 你知道下面这些成语的来源吗?请你把有关这些成语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杯弓蛇影、请君入瓮、桃李不言、望洋兴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鸡鸣狗盗。 * 成 语 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狐假虎威 负荆请罪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你知道这些成语吗? 说说你知道的成语还有哪些? 它们有什么特点?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 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 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都占少数。 成语的概念 1.源远流长 2.定型不变 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成语一经形成和出现,就长期为人们所使用。 例如,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也 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 成语的特点 3.意义上整体化 4.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 例如,“高山流水”不是高山上的流水。故事出 自《列子·汤问》,大意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 期善于鉴赏音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 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人们用这个成语 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A.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B.词类活用,如 “衣锦还乡”(名词动用);C.状语后置,如“重于泰 山”;D.成分省略,如“逍遥法外”;E.互文,如 “拐 弯抹角”。 为什么成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