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窦店中学七年级语文课件《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茨威格 预习检查 炽热 魁梧 弛散 秘诀 症结 媲美 白髯 黏土 蹙 饶舌 倾吐 解词 宽释 不速之客 媲美 微乎其微 永垂不朽 慨叹 淳朴 症结 罗丹的介绍 罗丹:法国雕塑家 代表作:《伤鼻梁的人》、《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巴尔扎克》 了解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主要作品:传记文学《三大师》《三大诗人》 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他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渴望出现一个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世界。但二战的爆发使他绝望,1942年自杀于巴西。 理清文章思路 一(1-2)写作者在创作上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才能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的关键 二(3-16)记叙了和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 三(17-19)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第一部分思考、讨论第一、二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部分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一是作者的“症结”是什么,二是那位伟大的人究竟是谁,三是“伟大的启示”是什么。由此引起下文。 思考、讨论为什么两次见面中第一次见面写得较为简略。从表面上看文章重点写谁?他的言行举止有什么特点?又与罗丹有什么关系? 5、6段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见面,作者以自己的拘谨和敬畏来反衬罗丹的和善,罗丹告别时的话突出了他善解人意、亲切友善的品质,也使下文记叙的交往过程显得非常自然。 1、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2、他是如何发现雕塑的毛病的? 划出文中描写罗丹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出示答题格式:第——段——句是——描写,写出了罗丹——。 归纳在作者眼里罗丹是怎样一个人?具体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丹的优秀品质? 对待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投入深情、热爱艺术 对待生活:朴素、便饭、粗布工作衫 对待作者:(年轻的名气小的人) 善解人意、亲切友善 温和、激励、诚挚、平易近人 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 “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又值得的。” “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功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 我察觉我至今在我自己的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从作者得到的启示看,17到19段是很重要的,我们想想这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删掉成不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概括了文章所写事件的意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最后一段用自我反省的口吻议论,呼应开头,启迪读者,使文章结构严谨。 归纳写作手法。展示投影:作者将文章写得声情并茂,我们看一看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1、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气质,议论、抒情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既升华了中心,又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2、文章详略得当,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 学了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与理解写一写,说给大家听听。 从内容上说 ①作者得到的启示就是我们的启示,这一般在文章的议 论抒情部分。 ②作者领悟到启示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们的启示。 从结构上说,形式多样,但要有 ①明确的启示点(观点)。 ②在观点统帅下的课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即启示的来源。 ③结合自身的实际谈。 拓展思考题 (1) (作者第一次拜访罗丹时有什么感觉?第二次拜访又经过了哪些心理历程? (2) “以人为镜,可正衣冠”面对罗丹这面镜子。作者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3) 茨威格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会从这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三祖国统一与外国成就练习课件新.ppt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人教新课标版_1.ppt
-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一步之遥课件教科版.ppt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课件(一)北师大版_1.ppt
- 八年级科学kx浙江省泰顺县第七中学七年级下册科学《14光和颜色》课件三.ppt
- 八年级语文上册《读书的三种姿势》教学课件北师大版.ppt
-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课件鲁教版.ppt
- 八年级语文2010年江苏地区语文学科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7课《在太空中理家》课件.ppt
-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细菌的启示》课件北师大版.ppt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最后一课习题课件鄂教版图文.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