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曾小春四种着名的传播模式及其传播.doc

教育技术学曾小春四种着名的传播模式及其传播.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技术学曾小春四种着名的传播模式及其传播

05教育技术学 20052801101 曾小春 四种著名的传播模式及其传播案例 一、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模式是由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一个用文字形式阐述的线性教育传播过程模式,简称“5W”传播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 Who谁(传播者)—〉 Says What 说了什么(信息)—〉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何种渠道(媒介)—〉 to Whom 对谁(受众)—〉 with What Effects 取得什么效果(效果)从中我们得到传播研究的五大内容: (1)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 (2)研究“说什么”或称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 (3)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 (4)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 (5)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 拉斯韦尔模式这个模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它过于简单,有以下明显的缺点: (1)忽略了“反馈”的要素。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 (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把传播过程分成七个组成要素,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 与拉斯韦尔模式相比,香农—韦弗模式多了“干扰”因素。这也是香农—韦弗模式的一大优点。这样,传播的信息中就不仅仅包括“有效信息”,还包括重复的那部分信息即“冗余”。传播过程中出现噪音时,要力争处理好有效信息和冗余信息之间的平衡。冗余信息的出现会使一定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有效信息有所减少。 香农— 韦弗模式也有自身的缺陷。他们未能在模式中更多地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忽视了讯息的内容等。后来,这一模式有加入了反馈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的双向性,使之更接近人类传播的一般过程。 教育传播案例: 《实用电声技术》的《调音台》一课为例,用“香农——韦弗模式”进行分析: 信源——调音台的种类和基本功能、结构特点与使用事项。 编码——教师将“调音台”的信息,变换为ppt、板书。整个教学传播过程其中用到了图像符号、口头语言符号、书面语言符号、音响符号,然后用声光信号呈现出来。 通道——声光信号在教室空间传递。 译码——学生将所听到和所看到的声光信息转化图像火语言符号,然后解释为信息意义。 信宿——学生将信息意义在大脑中存储,并改变自身的知能结构。 反馈——学习结束后的行为变化,如学生能够讲述调音台的种类、基本功能,能够理解如何正确的操作调音台。教室获得反馈信息,再次调整教学内容。 干扰——出现在教学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如上课氛围的干扰、教室周围环境的干扰。 这也是一个多媒体教学传播模式,教师除了运用自身语言与姿态作为教学媒体去传递教育信息,还采用板书、投影等把教学内容形象的呈现出来. 三、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控制论模式之一。 这一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循环性。这就内含了这样一种观点: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 另外,与直线模式相比,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传者和受者都是积极的主体,受者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传播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 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强调传受双方只有在其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因为只有这个范围内的讯息才能为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所共享。所以,施拉姆模式较适合于说明教学传播过程。根据这一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动机、兴趣、经验等,尽可能在师生双方“经验范围”相同的部分构成有效的教学传播,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 循环模式首先已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息与信宿之间,即传者与受者之间,只有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再次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信息时,是互相作用,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是循环反复,持续不断的。 其次,这个模式虽然能够较好地体现人际传播尤其是面对面传播的特点,对大众传播过程却不能适用。 教学案例:在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中,老师主要通过上课讲解,还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除此之外小组互相评价也是我们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案例分析: 在小组讨论中,小组与小组同时扮演者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A小组提出观点,传达讯息,A小组是编码者和释码者,B小组接受讯息, 是译码者。然后, B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跟A小组进行互动,这时B小组是编码者、释码者,而A小组是译码者;如此循环…… 贝罗传播模式贝罗 (D Berlo) 传播模式 ( 见图 3—6)这一模式把传播过程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