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县特色简介
临县秧歌
临县秧歌是临县春节文化活动的主要传统形式,流传千年之久。它的演唱形式独特,表演别具晋西黄土风味,组成形式灵活多样,队伍阵容可多可少,多则三、五百人,少则一、二百人,潜力巨大,市场广阔,群众喜闻乐见。提高品位,可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文化形式.
“伞头秧歌”俗称“闹秧歌”、“闹会子”、“闹红火”。传统的伞头秧歌由一名“伞头”担任头领,既是秧歌队的主唱,又是指挥,还要在表演中调动情绪,制造气氛;当两家秧歌队相遇时,伞头还要代表秧歌队与对方竞唱,甚至同外界的诸多交往都由伞头出面。这既是“伞头秧歌”名称的来历,也是区别于其他秧歌的主要特点。临县伞头秧歌集音乐、舞蹈、武术、民歌、表演唱和小戏为一体,是一种气势粗犷、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广场艺术。出行表演(俗称排街)时,仪仗队(古为执事,今为门旗)前行,乐队(打击乐,吹奏乐和丝弦乐)随后,主体队伍便是以扭秧歌和唱秧歌吸引观众的伞头秧歌队。有些乡镇如索达干乡的伞头秧歌队还保留着传统的龙灯舞,招贤镇的文鼓子和城关镇的武鼓子把驾鼓子、拉花子(类似踢鼓拉花)以及外地的腰鼓舞、霸王鞭融进伞头秧歌中。伞头秧歌队一般以舞狮收尾。伞头秧歌的表演以扭和唱为主,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交替进行,形式生动活泼。扭秧歌多在“过街”(行进过程中)、“掏场子”(进入广场或院落时,先要开辟表演区域)和“小会子”(单独进场表演)的场合进行;唱秧歌可以在任何相对稳定的场合下进行,伞头要在不同场合下见景生情,即兴编词演唱,这也是伞头秧歌的重要特色。
伞头秧歌的唱词艺术亮点有三:一是讲究四句押韵,灵活多变,每句唱词由七至十二字组成,四句押一韵。二是语言生动,构思巧妙,以其高超的逻辑性与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见长,头句起二句承三句引深四句画龙点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是地方性强,通俗明快,唱词基本上以本地方言为主,所述内容贴近生活,为地方百姓喜闻乐见.
伞头秧歌的曲调以民族五声音调为主,节奏多为四二节拍,旋律婉转悠扬、明快开朗,叙事性强。近代吸收了大量当地民歌和戏曲音乐的营养,伞头秧歌的曲调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据资料分析,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迎神赛社”活动。清代时,秧歌队祭雨神、河神的仪式尤为隆重,伞头挑伞扭唱正是表达了百姓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善良愿望。随着时代的进步,祈禳的内容逐渐被民间喜庆(婚嫁、生子、新建宅院以及岁时节日)所替代,活动的时间也确定在春节至元宵节期间。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历史悠久,几乎遍布全县,是全国最大的产枣县,号称“天下红枣第一县”。近年来,坚持红枣兴县战略,改良红枣品种,扩大栽植面积,红枣总面积达7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约为7.5亿公斤,位列全国县级之首。随着天渊、鸿潮、元阳等中型加工企业和烘干加工作坊的建设和营运,红枣产业迅速发展,年总收入近2.0亿元,成为我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临县民俗小吃
莜 面:莜麦炒熟磨成粉而成。可捏角(包馅,一般为羊肉胡萝卜馅),可做栲栳,可搓鱼鱼,可用河捞床制莜面河捞,佐料以辣椒、醋、蒜沫、香菜、花椒面、柿子酱、羊肉打卤等为主。莜面口味奇特,口感坚韧。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豆 腐:用大豆先去皮,水浸软,再磨成豆浆,煮熟,加卤水,后空出水分,在木制容器内压制成型。滑嫩适口,如再加辣子为佐料,口感更好。以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颜色纯白,质地精细,软而不脆等特点,誉满晋西,素有马尾提豆腐的美称。
粉 条:年产200万公斤,色白,条匀,而煮沸,味道正,易贮存,不变质。品种有烩炒兼用的大片粉、二条粉,凉拌和做汤用的线粉、粉丝等。
粉 皮:年产50万公斤,我县粉皮薄如纸,明如镜,既可凉拌下酒,又能与肉煮炒,一年四季皆宜食用。
大烩菜:分荤、素两种,素烩菜以大白菜、南瓜、西葫芦、豆角、土豆、胡萝卜、豆腐、粉条等为原料,肉烩菜加羊肉或猪肉。做法是先将锅加热,倒入少许油,放入盐、大葱、大蒜、香菜、大料(猪肉烩菜)、花椒(羊肉烩菜)等佐料,再将上述原料翻炒后加水炖熟为止。大杂烩是当地老百姓最为普遍的一种吃法,味道非常可口,当地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其好吃:香塌脑瓜盖哩!
红印印饼子:以白面为主料,加少许油、盐,表层撒芝麻,盖有红印,象征吉祥。味喷香。
臊子碗脱: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另加一勺臊子(方言,由海带、粉条、黑豆等调制而成的小菜),吃起来粘而不绵、厚香适口。
许凡
许凡,是伞头秧歌之乡的民间歌手。1926年出生于山西吕梁市临县许家峪村一个中等农民家庭,幼时读过一段私塾,颇具一定文化水平。中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家境每况愈下,以至不得不以乞讨为主,兼营农作度日,他的家世正如他的一首秧歌:
老人们是高门大户家传耕读,
到我手上
文档评论(0)